什么是药物热?
药物热是指因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药物作为抗原或者半抗原,引发免疫反应,刺激内源性致热原释放而导致发热。本质上是药物的一种不良反应。
药物热的症状
时间
药物热发生的时间长短,在不同药物之间各有差别。有报道指出抗生素类药物平均7.8天,中位数6天;抗肿瘤药物平均6天,中位数0.5天。
热型
药物热的热型有多种表现,包括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及不规则热等,国内文献报道较多的为弛张热及稽留热。发热程度也多样,可表现为低热,也可表现为>42℃的超高热,但一般以38.9-40℃最为常见。
其他症状
临床上出现药物热的患者有的只表现为单纯发热而无其他伴随症状;有的会同时出现一些过敏症状,皮疹、寒战、头痛、关节肌肉痛等常见;也有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无伴发症状的药物热更易被忽略。
如何诊断药物热?
药物热的诊断往往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只有将其他所有可能引起的发热原因都排除,才考虑药物热的可能。
药物热的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药物热的诊断标准,但可作为辅助诊断或者排除的方法。药物热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类一般正常,部分药物热患者可能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的现象,有助于诊断。对于血象升高的患者,要首先排除感染性发热的可能。
药物热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热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停药后48-72小时内发热一般可消退。补液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可适当补液。对伴有皮疹的患者可适当选用抗组胺类药物处理。药物热的预防是极其重要的,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不可盲目滥用药物。
常见的引起药物热的药物
大多数药物能引起药物热,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其中抗生素类药物是引起药物热的常见药物,尤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为常见。总之,药物热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特别是不伴皮疹、关节痛、嗜酸粒细胞计数增多等其他过敏症状的单纯性药物热很难与其他原因所致的高热鉴别,在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在排除各种引起发热的原因后,一定要考虑是否有药物热的存在。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关节炎:除
健客价: ¥3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
健客价: ¥4.5滋补肝肾,养血柔肝。用于肝肾阴虚,头晕失眠,心悸乏力,胁痛腰痛,午后低烧,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而见阴虚证者。
健客价: ¥20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3清肝利胆,利湿解毒。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或无黄疸)、发烧(或低烧)口干苦或口黏臭,厌油,胃肠不适,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数等;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2.5本品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9.5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云南白药气雾剂: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肌肉酸痛及风湿性关节疼痛等症。 感冒灵颗粒(999):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氯雷他定片(开瑞坦):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烧灼感。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 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及体征。 乐行晕
健客价: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