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糖尿病护理 > 糖尿病治疗不走“流水线” [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治疗不走“流水线” [糖尿病知识]

2017-08-12 来源:糖尿病服务之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糖尿病的治疗理念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根本的是提倡‘个体化治疗’,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目标,乃至检测频率。”

   “糖尿病的治疗理念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根本的是提倡‘个体化治疗’,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目标,乃至检测频率。”

 
  彻彻底底的因人而异
 
  目前,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阶梯式疗法(即从饮食运动控制到单药口服,再到联合口服,最后使用胰岛素)和胰岛素强化疗法较为多见。
 
  因人而异,“首先明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体重、生活方式、血糖水平以及重要脏器的功能和并发症等;然后推荐适合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形式;再者选择合理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
 
  在此原则上,“强调个体化治疗,比如对新诊断的空腹及餐后血糖不是很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的患者,我们主张先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因为这类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胰岛素抵抗而不是胰岛素缺乏,当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后其胰岛素抵抗就会减轻,有很多患者减轻体重后血糖就降至正常水平,几年之后都不会发生糖尿病,这类患者适用于使用‘阶梯式疗法’;但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诊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却减少)症状非常明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显著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高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持续升高的血糖,一方面使得胰岛B细胞疲惫不堪,一方面又会影响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加重,结果体内的葡萄糖代谢呈现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说的“高葡萄糖毒性”。高葡萄糖毒性既是B细胞功能减退的结果,也是其恶化的诱因。胰岛素强化治疗就是采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尽量模拟正常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的方法。
 
  此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讲究“因人而异”,比如,是空腹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再看患者的胰岛功能好不好?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好不好?这些都决定着如何选择药物。
 
  通过治疗把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还是因人而异。对于青中年人要严格控制血糖,尽量达到正常水平,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老年人、儿童或伴有其它疾病的高危人群由于低血糖带来的风险较大,不必太严格控制血糖,一般空腹血糖小于8mmol/L,饭后2小时小于10mmol/L。更重要的是全面控制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等。
 
  运动治疗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运动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可是,运动同样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病情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一般以轻、中度体力活动,如快走、太极、舞蹈、慢跑、游泳等为适合,每周锻炼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但是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眼底病变、新近血栓、血压明显增高的患者不适宜运动。
 
  选择药物“个性”也十足
 
  药物治疗,是目前使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每一种药物都有不同的针对性。
 
  首先看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促泌剂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促泌剂,这两个药物都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适用于胰岛B细胞功能尚好的患者,后者还可以有效模拟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模式,其共同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双胍类药物是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推荐的一线用药,它能够帮助降低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特别适用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其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胰岛素增敏剂能增加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帮助患者更好的利用胰岛素,其主要副作用是水肿和体重增加;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延缓食物的消化和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帮助降低餐后血糖。但这类药物只对碳水化合物起作用,对脂肪和蛋白质没有疗效,其主要副作用是腹胀、胃肠道排气增多。
 
  再看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它能使严重高血糖患者的血糖得到理想控制。以前临床上有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近几年出现了胰岛素类似物,不仅更好的控制血糖,还能减少低血糖风险。“但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注意自我血糖检测,避免低血糖发生,另外胰岛素能增加体重,肥胖患者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更好。”
 
  此外,一些针对GLP-1(类胰升血糖素肽-1)的新型药物即将登陆中国,这些药物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的刺激胰岛素分泌、有效降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不增加体重等优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个新选择。
 
  饮食控制追求“混搭”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饮食控制都是必需的。有些患者觉得很受罪,很难坚持,其实,掌握了方法并不困难。
 
  餐后血糖是衡量糖尿病病情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控制好餐后血糖对糖尿患者来说是一个难题。我们一般用血糖生成指数来表示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如果将血糖生成指数高与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混合搭配,就完全可以控制好餐后血糖。
 
  推荐几种降低就餐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搭配方法:
 
  主副搭配:主食同副食搭配,如米饭单独吃,其血糖指数为83.2,而米饭同鱼一起混合进食,混合食物的血糖指数仅为37,下降了一大半。
 
  粗细搭配:粗粮的血糖生成指数普遍比细粮低,粗细粮混合吃就可以减缓细粮引起的餐后血糖升高幅度,从而降低就餐血糖生成指数。
 
  增加纤维:膳食纤维可减缓餐后血糖升高,如煮早餐面条时加入蔬菜就比单独吃面条好,因为蔬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
 
  另外,推荐给大家一些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谷类(大麦、小麦、燕麦、荞麦、黑米、玉米等)、奶类(牛奶、低脂奶粉等)、根茎类(魔芋、芋头等)、豆类(黄豆、绿豆、豌豆、扁豆等)、水果(橘子、苹果、樱桃、杨桃、柚子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