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糖尿病护理 > 【关注糖尿病】春天来了,糖友们小心“抑郁”来叩门

【关注糖尿病】春天来了,糖友们小心“抑郁”来叩门

2017-04-12 来源: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长期控制饮食,终身应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需定期监测血糖,这些给患者带来很大生活不便,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心理压力大,悲观情绪浓厚。

  “糖尿病”与“抑郁症”表面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人抑郁症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1/2的糖尿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阳春三月,气温多变,容易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轻者可引起血糖波动及病情反复;重者甚至会酿成自残、自杀的悲剧。因此,我们在关注患者血糖的同时,尤应提防“抑郁症”。

  抑郁症是什么?它有哪些具体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组以情感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思维迟钝、行为迟滞以及各种躯体化症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占100%;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占86%;不愿与亲友来往,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常个人独处,占85%;焦虑、担心,占82%;睡眠障碍,早醒为其典型表现,占80%;性欲减退,66%;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者,占61%;有自杀念头或行为。

  以上皆为抑郁症的信号。如果以上几条中,你有一条特别严重,或是数条同时出现的话,就应当引起重视了。

  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产生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与家族遗传、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如利血平、氯丙咪嗪、强的松等)以及某些躯体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帕金森氏病等)等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产生抑郁的原因主要有:

  1、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长期控制饮食,终身应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需定期监测血糖,这些给患者带来很大生活不便,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心理压力大,悲观情绪浓厚。

  2、血糖一旦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发症的潜在威胁,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并难以自拔。

  3、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会剧增。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与抑郁症可以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糖尿病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以及精神上的烦恼,而来自糖尿病并发症(如失明、截肢、尿毒症、心脑卒中等)的严重威胁则使不少患者背负上沉重的精神压力。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可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还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皮质醇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反过来,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会使病人更加悲观失望,加重患者的抑郁状态。重度抑郁除了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以外,甚至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因此,糖尿病病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尤其是抑郁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该如何治疗?

  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多着眼于纠正糖代谢紊乱,而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则往往被忽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糖尿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在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心理治疗。一方面,通过实施糖尿病教育,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消除恐惧心理,解除思想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要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运动和社会活动(如病友联谊会),在各个方面对病人多加关怀,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和孤独无助感,使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和化解。对于症状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还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抗抑郁药物(如百优解)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