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樟荣教授解放军306医院
《国际糖尿病》:感谢许教授接受《国际糖尿病》的采访,糖尿病足和周围血管病学组在您的领导下,使我国糖尿病足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完成了一系列全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外的情况相比,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诊断、治疗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
许樟荣教授:近十年来,我们糖尿病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的领导下开展了许多工作。我们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多中心糖尿病足病调查,2004年开展的第一次调查发现了糖尿病足溃疡的一些特点。第一、在调查的634例糖尿病足病患者中,大多数患者的溃疡都是处于1期或2期。这样的溃疡经认真的治疗都能愈合的,关键在于使患者获得专业化、科学合理的治疗,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相比,我们没有专门的足病师,国外设有专门的足病师来治疗足病。现在,我国的糖尿病足患者是分散于各个科室,如骨科、血管外科、糖尿病科、烧伤外科及其它科室,从而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糖尿病足病患者得不到专业化的处理。第二,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很有效,但治疗很困难,尤其是到了后期——严重的足部感染合并骨髓炎,同时伴有坏疽,这时就需要要截肢,而治疗费用巨大,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但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专业治疗,那么患者就可避免截肢,达到花小钱避免大病的效果。因此,我们现在要努力推动糖尿病足的早期筛查工作。第三,糖尿病足病涉及多学科。糖尿病足病伴有神经病变、溃疡、血管病变、甚至截肢,因此,往往是糖尿病科进行基础治疗,同时还涉及血管外科、创面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如有感染还涉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这就必须要求糖尿病足治疗需多学科合作、无缝连接,大家共同面对一个患者,在必要时采取共同查房的方式来解决患者的问题。第四,我们在糖尿病足领域尽管开展了很多研究,发表了很多文章(据我统计,近十来年全国发表的能够检索到的文献有6600多篇),但是真正高质量的、随机的、有研究价值的文章不多。此外,我们的糖尿病足病研究还没有真正的走向世界。虽然我们现在在国际上有了一些声音,比过去十年改善不少,但是差距仍然还很大。此次大会上,我们国内讲者的讲演与特邀国外讲者所作的讲演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差距在缩小。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我国糖尿病足治疗会越来越好;同时我也相信新一届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在冉兴无教授的带领下、在CDS的领导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会将糖尿病足防治工作会越做越好。
《国际糖尿病》:糖尿病足是一个边缘学科,也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您在刚才已经提到了它会涉及到神经、血管等等的一系列的工作,不仅仅是内分泌科医生的工作,它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您认为如何来筹建这个团队?具体在三级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如何开展?
许樟荣教授:目前来说,在三级医院或社区医院中组建糖尿病足多学科治疗团队是很困难的,因为我国的医疗体制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医院设置专科十分严格。这种严格的专科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专病的治疗水平,但另外一方面也设置了许多壁垒,使各个专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因为糖尿病足病涉及很多科室,所以我们必须打破原有壁垒、互相交融,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宗旨。目前,有些医院已经开始打破壁垒,成立了糖尿病足病中心。糖尿病足病中心由糖尿病医生、血管外科医生、骨科医生以及创面外科医生联合组成,采取会诊、联合门诊或定期讨论等方式发现患者的问题,定期协商、探讨何种治疗最适合患者,患者适合入住哪个科室等;多学科合作要抓主要矛盾,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处理,从而实现预防治疗相结合,并防止溃疡愈合后复发。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糖尿病足多学科治疗团队的建设工作,但如何才能将这个学科建设好呢?我认为,一方面取决于我们专业人的努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医院的管理者要解放思想,并希望将来能够在医保政策方面有所改变。总之,我们要以患者利益为基本点,为最大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积极开展糖尿病足病多学科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