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科研成果 > [WDC2013]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对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Ausdiab研究2012年随访结果

[WDC2013]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对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Ausdiab研究2012年随访结果

2017-04-04 来源:idiabetes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全因死亡率与2小时血糖的相关性最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2hrPG与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这与既往对三种血糖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2hrPG与死亡率强相关)相似。

  引言:高血糖是全因死亡率的已知危险因素。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rPG)及HbA1c均是高血糖的衡量指标,其反映不同的血糖代谢过程,与死亡率可能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在少数评估了三种血糖指标与死亡率相关性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显示,全因死亡率与2小时血糖的相关性最强。

  目的:评估并比较低于糖尿病诊断阈值的FPG、2hrPG及HbA1c水平对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方法:澳大利亚糖尿病、肥胖与生活方式研究(AusDiab)是在澳大利亚开展的一项以全国人口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于1999~2000年对11247例年龄>25岁的受试者进行基线评估测量其FPG、2hrPG和HbA1C,并在随访至2012年期间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其死亡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在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评估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述血糖指标与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

  结果:基线时非糖尿病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51±14岁,男性占45%。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1年,共计死亡1085例,其中男性及女性分别占54%和46%。所有血糖指标均与全因死亡率呈线性相关,且与年龄或性别无交互作用。其中,2hrPG每增加一个单位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增加7%(HR=1.07,95%CI:1.01~1.14);但随着FPG及HbA1C的增加全因死亡率风险并不增加,HR分别为1.04(95%CI:0.95~1.15)和1.09(95%CI:0.99~1.20)。

  讨论/结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2hrPG与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这与既往对三种血糖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2hrPG与死亡率强相关)相似。AusDiab研究中FPG与7年内死亡率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在随访12年时则已不再明显。(Abstract:OP-0240)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