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立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国际糖尿病》:纪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国际糖尿病》的采访。今年,北大糖尿病论坛已创办十周年。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请您谈一下设置这个主题的意义并简要介绍一下本次会议的热点话题。
纪立农教授:北京大学糖尿病论坛是每年在五月初举办的一个固定性的、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从第一届论坛举办以来,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年了。北大糖尿病论坛的特点是每年都有一个主题,并根据当年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在糖尿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病因学,特别是在临床治疗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今年我们正好利用北大糖尿病论坛这个平台对中国糖尿病防治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证据系统回顾与梳理能够让我们了解目前中国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证据到底有多少,在此基础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去进行充实和发展。我期待这次论坛能够给广大的参会医生提供良好的对中国证据的总结、梳理和解读,为大家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积累更多中国证据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国际糖尿病》: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一个主要亮点就是采用了更多的中国研究数据,从糖尿病筛查到治疗策略,请您谈谈目前我国糖尿病的防治主要有哪些方面尚有未被满足的需求?还需开展哪些方面的重要研究?
纪立农教授:中国是糖尿病的高发地区,几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中国成人不但糖尿病患病率非常高,且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寻找能够在中国环境下适合中国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方法,特别是将已经被证明的防治方法广泛运用于中国人群防治,提高整个中国的糖尿病防治水平,是今后我们研究的重点。我希望广大糖尿病学者及医生能真正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更多的、更适合于中国国情和中国糖尿病患者病理生理学特点的防治手段,为中国的糖尿病防治作出新的贡献。
《国际糖尿病》:您在本次大会上有个讲题是关于二甲双胍在中国的使用证据。二甲双胍是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口服降糖药。请您介绍一下二甲双胍在中国开展的主要临床研究,分析一下我国仍有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无效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纪立农教授:作为一个具有五十年历史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至今仍然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疗效确切并具有很好的长期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降糖药。它在进入中国之后,在近些年来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非常有效的控制血糖之药物,且其作用与体重是没有明显关系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正常体重、超重还是肥胖的患者中,二甲双胍都具有一致且确定的疗效;且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相比,二甲双胍或是疗效更强,或是疗效相当。可喜的是,中国也开展了有关二甲双胍治疗长期心血管安全性的研究。其结果显示,长期二甲双胍治疗可明显降低已发生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发生冠心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经过近年的研究,二甲双胍在中国应用的证据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制订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