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类型 > 1型 > 成人起病和儿童起病1型糖尿病临床表型分析

成人起病和儿童起病1型糖尿病临床表型分析

2017-03-31 来源:idiabetes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使绝大部分患者在3~5天内血糖达标,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0.5和10.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编者按

  2016年6月11日,第76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翁建平教授团队任文倩博士等人展示了一项最新研究,对成人起病和儿童起病的1型糖尿病(T1DM)临床表型进行了分析。《国际糖尿病》特邀翁建平教授对这项研究进行了精彩解析。另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团队当日在ADA年会上展示的另两项研究成果一并呈现于此。

  研究速递

  成人起病和儿童起病1型糖尿病

  临床表型分析

  任文倩翁建平

  目的:针对成人起病及儿童起病的T1DM患者临床特点的研究在高加索人群中已经被广泛探索。本研究旨在中国人群中探索成人起病T1DM的临床特点。

  方法:在“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2011~2015年登记的T1DM患者中,选取病史5年内的患者共716例,按起病年龄<18岁、≥18岁分为儿童组(n=258)和成人组(n=458)。对患者登记入组时的临床资料等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结果:相比于成人组,儿童组诊断前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高、合并自身免疫性抗体(GAD、ICA512、ZnT8)阳性率更高、空腹C肽和餐后C肽水平更低,表明儿童组起病较急、内源性β细胞功能较差。此外,儿童组中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多,但HbA1c控制相比成人组较差。进一步分析表明,成人组与HbA1c水平相关的因素为饮食控制、吸烟、家庭收入;儿童组为平均每天胰岛素注射次数、胰岛素用量。

  结论:本研究表明,不同年龄起病T1DM患者在临床表型及血糖控制相关因素方面存在异质性,这为指导不同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名家点评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0612-1465730014681065667.jpg

  翁建平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成人起病的T1DM患者日益增加,针对成人起病的研究也逐渐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该研究在“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成人起病与儿童起病T1DM的临床特点。相比于成人起病患者,儿童起病患者起病较急、合并酮症酸中毒更常见、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程度也越严重。在治疗反应上,儿童组在平均胰岛素用量较高的状态下血糖控制仍欠佳,而成人起病患者无论是起病特点还是治疗反应都比儿童起病者较佳。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造成血糖控制差异的相关危险因素,成人起病患者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主要和生活方式相关,如吸烟、饮食控制等;而儿童起病患者则更多与治疗方式相关,如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注射次数。该研究提示,T1DM起病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而成人起病相比于经典儿童起病T1DM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更多精彩……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对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谭莺许雯温春苗骆斯慧严晋华蔡梦茵姚斌翁建平

  目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诱导胰岛β细胞休整,故CSII治疗期间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减少,可能影响胰岛功能评估的准确性。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CSII治疗对胰岛功能评估的影响。

  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第2天检测C肽(空腹、固定餐餐后30分钟、120分钟),然后接受CSII治疗。空腹血糖达标(≤7.0mmol/L)后,在不停止CSII治疗情况下,检测空腹、固定餐餐后30分钟、120分钟的血清C肽,检测当晚10点开始停止CSII治疗,第二天重复前一天检测。

  结果:研究共入选125例患者,平均年龄51.9&plusmn;11.7岁,糖尿病病程12.0(1~72)年,BMI24.5±3.7kg/m2,HbA1c10.5%±2.5%,血糖达标时间为6.0±3.3天。CSII治疗前后各时间点C肽比较见表1,停泵后的C肽较CSII治疗前升高(P<0.05),而停泵前的C肽则低于CSII治疗前(P<0.05)。CSII治疗后,停泵后的C肽较停泵前升高141%(空腹)、127%(餐后1小时)及219%(餐后2小时)。

  结论:为提高评估胰岛功能的准确性,使用CSII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胰岛功能时最好停用CSII。

  ▼表1.CSII治疗前后的C肽(nmol/L)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0612-1465730896573001894.jpg

  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方案在血糖控制及血糖波动方面不劣于胰岛素泵治疗

  陈沐林硕陈万林朱碧莲林可意王曼曼穆攀伟许雯曾龙驿

  这是一项为期约2周的开放性、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泵治疗方案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及血糖波动的疗效。

  研究共纳入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平均年龄48.3岁,空腹血糖≥11.1mmol/L或HbA1c≥9%),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胰岛素泵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及格列齐特缓释片)的短期强化降糖治疗。在起始治疗的3~5天内使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血糖达标后3~5天进行持续3天的动态血糖监测(CGMS)。

  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使绝大部分患者在3~5天内血糖达标,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0.5和10.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HbA1c、糖化白蛋白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胰岛素泵组和甘精胰岛素组患者平均HbA1c降幅分别为0.94%(-0.44%~-1.44%)和0.80%(-0.45%~-1.15%),平均糖化白蛋白降幅分别为6.44%(-3.22%~-9.22%)和6.41%(-2.86%~-9.96%)。此外,治疗达标后,胰岛素泵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受试者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别为3.40mmol/L和3.16mmol/L(P=0.484);胰岛素泵组的24小时平均血糖和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分别为7.49mmol/L和1.41mmol/L,而甘精胰岛素组分别为7.02mmol/L和1.21mmol/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表明,对血糖水平较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泵的方案均能实现短期内快速、有效地降低血糖,其血糖控制及达标后的血糖波动情况相似。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方案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替代方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