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皮肤淋巴瘤研究进展

皮肤淋巴瘤研究进展

2018-08-11 来源: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皮肤淋巴瘤治疗方面:皮肤淋巴瘤分期分型不同,治疗方案明显差异,早期以局部治疗为主,晚期通常需要系统治疗。卡莫司汀与O6-苄基鸟嘌呤联合应用的临床试验初步表明,17例MF受试者每2周连续应用2d,即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皮肤淋巴瘤代表了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恶性淋巴细胞以浸润皮肤为原发表现的一组异质性的疾病。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起源于B细胞,与之不同的是,75%的原发皮肤淋巴瘤来源于T细胞,且以蕈样肉芽肿为主。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皮肤淋巴瘤的分子机制进一步阐明,在分子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皮肤淋巴瘤发病机制方面:经过深入功能研究证实与皮肤淋巴瘤发病机制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JUNB、SATB1、TOX、CARD11等。此外,最新一项在Blood上发表的研究针对220例CTCL进行了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研究鉴定了55个淋巴瘤的驱动基因,其中17个是既往研究未涉及的基因。

皮肤淋巴瘤诊断方面: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TOX、T-plastin、Twist1以及CD158k可能是未来诊断CTCL的潜在标志物。还有一项最新针对154例早期MF的研究显示,应用miR-106b-5p,miR-148a-3p和miR-338-3p这3个指标联合诊断,成功地将早期MF分为疾病进展的高危组和低危组,提示这3个指标可能是未来早期MF疾病进展预测的有效标志物。

皮肤淋巴瘤治疗方面:皮肤淋巴瘤分期分型不同,治疗方案明显差异,早期以局部治疗为主,晚期通常需要系统治疗。卡莫司汀与O6-苄基鸟嘌呤联合应用的临床试验初步表明,17例MF受试者每2周连续应用2d,即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系统治疗药物普拉曲沙,是一种类似于甲氨蝶呤的抗叶酸药物。贝沙罗汀是第3代维生素A衍生物,对维A酸类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一项应用普拉曲沙联合贝沙罗汀对难治性CTCL患者进行治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显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效率高达60%。其他一些靶向药物的新选择,如抗CCR4单抗、抗CD30单抗、抗CD52单抗等也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