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为什么会被误诊为中耳炎 原来它也会影响耳朵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鼻咽癌早期的症状多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肿瘤患者的日常饮食禁忌原则
2011年8月27日晚,香港知名演员成奎安(大傻)因鼻咽癌扩散在香港浸会医院去世,终年54岁。2004年,成奎安在印度拍片时突然吐血,经检查确诊患上二期鼻咽癌。他曾半开玩笑地形容自己的病情:“脖子上有鸭蛋一样大的瘤。”
近年来,鼻咽癌的患病人数不断地在上升,鼻咽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鼻咽癌的病因有哪些呢,日常如何预防鼻咽癌发病?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鼻咽癌早期的症状多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鼻咽癌发作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压榨咽鼓管可发作单侧性耳鸣或听力降低,还可发作卡他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阻塞感等,是前期鼻咽癌表现。
EB病毒核酸检测能直接检测血清中的病毒DNA,诊断EB病毒感染情况,有助于鼻咽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判断预后、监测治疗复发后、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腮腺位于两侧面颊的深面,在常规放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高剂量照射,使其分泌口水的功能大打折扣,甚至在放疗几年后仍难以恢复。很多病人表现为口干,每隔几分钟就必须喝水,进食米饭难以下咽。
鼻咽癌复发的依据是鼻咽壁出现新肿块病灶,咽旁及咽后间隙变模糊或肿瘤占据,以及邻近淋巴结肿大,新出现颅底骨质破坏,海绵窦增大变形等。专家认为鼻咽癌放疗后的CT随诊对照分析非常重要,而CT增强扫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也有较高价值。
如果是发生于咽隐窝中的鼻咽癌,早期可以压迫或阻塞咽鼓管的咽口,引起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鼓室积液,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没有进行鼻内镜检查,部分鼻咽癌患者就会出现漏诊的情况,只发现存在分泌性中耳炎,而没有发现是由鼻咽癌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
鼻咽紧靠颅底,肿瘤向上生长破坏颅底骨质、蝶窦、海绵窦和眼眶,压迫神经导致复杂的颅神经症状。例如面麻,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舌肌萎缩,伸舌偏斜,视力下降,声音嘶哑,吞咽障碍、进食呛咳等。一旦出现上述的神经症状,往往提示鼻咽肿瘤已到晚期。
由于鼻咽部丰富的淋巴引流和特殊的解剖位置,鼻咽癌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及脑神经侵犯从而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放疗是其首选治疗方式。为预防和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