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预防肿瘤 > 如何自测 > 血糖超过这条线 癌症致死风险会增加

血糖超过这条线 癌症致死风险会增加

2019-04-28 来源:盛诺一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体重下降:虽然吃的多了,但是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反而会下降。这是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不能够及时将糖类物质转化为能量,最终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的加速分解,促使患者变得消瘦。

糖尿病与癌症相关吗?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空腹血糖>7.8mmol/L的人群,比空腹血糖<5.6mmol/L的人群,死于癌症的几率高出25%!

空腹血糖>7.8mmol/L是什么概念?

空腹血糖是指检测前8小时内没有进食热量。临床诊断中,连续两天空腹血糖>7.8mmol/L就可能被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怎么引发癌症的?

早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此次研究结果之前,一些科学证据就已经表明,某些类型的癌症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为普遍。

如结肠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患结肠癌的风险要高38%。

再比如胰腺癌。美国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发现:约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前的数月内都被诊断出糖尿病。

还有原发性肝癌、乳腺癌等,都与糖尿病存在一定的关联。

那么,糖尿病是怎么引发癌症的呢?

据《医学界》此前报道,高血糖可能是启动癌症风险的恶首。

首先,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无异于为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营养基。

其次,即使对正常器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也可能产生一定的慢性刺激。

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导致细胞呼吸发生障碍,无氧酵解增加。无氧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通过糖酵解的增强,充分代偿呼吸酶系统的损伤,从而使正常细胞变为肿瘤细胞。

原来,一切都是“糖”在作祟。

你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吗?

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可不止引发癌症。多达100多种的糖尿病并发症,可能侵犯人体的各种组织,特别是会对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等造成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国部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更严重的后果是致死和致残。

临床数据显示,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另据国际糖尿病基金会(IDF)统计数据,仅2017年一年,中国就有超过84万人死于糖尿病。

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

国际糖尿病基金会(IDF)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14亿成人糖尿病患者,其中53.6%都还没有接受诊断。不是糖尿病诊断有多难,而是这部分人群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血糖已经超标了。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现在、或者未来有没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呢?

按照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规定,有下面情形之一的,都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有糖调节受损史

年龄≥45岁

超重、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高危种族(黑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最高;而同等的身体条件,亚裔患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1.6倍)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有一过糖性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

符合一定条件的卵巢综合征患者

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静坐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的人)

契合的条件越多,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如何让自己远离糖尿病?

首先是谨慎防范。

尽量不要成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除了年龄不可逆以外,至少可以减减肥,适当运动减少久坐。如果你符合糖尿病的某些高危因素,一定要警惕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最明显的就是“三多一少”:

1.多饮: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刺激相应的感受器,让大脑产生饥渴感,人会忍不住想多喝水。

2.多尿:因为多饮,会导致人体内摄取的水分增多,而多余的水分会经由肾脏排出,此时就会多尿。

3.多食:因为多尿,会导致人体内的葡萄糖大量从尿液中流失,从而刺激血管内皮的相应检测葡萄糖感受器,让人感觉到饿。

4.体重下降:虽然吃的多了,但是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反而会下降。这是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不能够及时将糖类物质转化为能量,最终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的加速分解,促使患者变得消瘦。

其次是科学管理。

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糖尿病虽然很难治愈,但并非全球范围内都束手无策。采用综合的治疗方式、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糖尿病患者减轻症状、防控并发症、减少用药甚至脱药并非不可能。

然而,在我国,受限于医疗资源的紧缺和管理理念跟不上,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缺少综合系统的治疗。据2018年6月发表的《中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学》记载:只有5.6%的糖尿病患者同时达到了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良好控制。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则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日本之所以成为全球国民寿命最长的国家,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良好控制功不可没。据日本本地新闻报道,在过去30年,日本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岁,而且仍然在稳步提升中。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在所有年龄组的综合疾病死因构成中,日本糖尿病致死百分比比中国低1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