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新的风险分级系统?
2008年,INRG提出了一套新的神经母细胞瘤分期和风险分级方案。在此之前,神经母细胞瘤病例主要依照INSS的标准进行分期。根据肿瘤可通过手术切除的程度,INSS将病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和4S期。INSS分期主要依据外科治疗的标准,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由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生物和临床特征复杂,仅靠INSS分期难以在治疗前全面评估肿瘤的发展和风险。为了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复发的可能性,医生和科研人员需要一个综合性的预后评估体系。
为此,国际主要神经母细胞瘤研究组织在2004年联合开展了一个项目。研究人员将来自世界各地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以全面评估影响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的因素,并试图对治疗策略达成共识。该项目下设外科、统计、生理和肿瘤转移四个委员会,KathrineMatthay是肿瘤转移委员会的主席。除了基于北美和澳大利亚的COG,参与的组织还包括德国儿童肿瘤和血液学研究组(TheGermanPediatricOncologyandHematologyGroup,GPOH),日本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研究组(TheJapaneseAdvancedNeuroblastomaStudyGroup,JANB),日本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合作研究组(TheJanpaneseInfantileNeuroblastomaCo-operativeStudyGroup,JINCS),国际儿童肿瘤学欧洲神经母细胞瘤研究组(TheInternationalSocietyofPediatricOncologyEuropeNeuroblastomaGroup,SIOPEN)等。一些来自中国的专家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基于8800个病例的统计分析
INRG收集了来自COG、GPOH、JANB、JINCS和SIOPEN等组织的临床数据。在纳入统计的8800个病例中,48%来自北美和澳大利亚,47%来自欧洲,还有5%来自日本。这些病例包括在1990–2002年间确诊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以下简称神母)、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简称节母)和即将成熟型的节细胞性神经瘤(ganglioneuroma,简称节细胞瘤)。所有病例的确诊年龄都在21岁以下。
以无病生存率为标准(event-freesurvival,EFS),INRG考虑了35个潜在风险因素,并确定13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发现,INSS分期、确诊年龄、组织学特征、肿瘤分化程度、MYCN扩增状态、染色体11q状态和DNA倍性等七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最大。INRG将病例依预后因素分为16组,并根据五年无病生存率的差异,将各组病例划为四个风险等级:
极低危,五年无病生存率超过85%,包括28.2%的病例;
低危,五年无病生存率在75%和85%之间,包括26.8%的病例;
中危,五年无病生存率在50%和75%之间,包括9.0%的病例;
高危,五年无病生存率低于50%,包括36.0%的病例。
INRG的风险分级系统较为复杂。在介绍具体的分级方案之前,我们先对一些预后因素进行讲解。
分期:为了方便外科治疗,INRG也定义了一套分期方案。大体来说,我们可以将INSS的分期和INRG的分期对应如下:
INSS的一期→INRG的L1期;
INSS的二期和三期→INRG的L2期;
INSS的四期→INRG的M期;
INSS的4S期→INRG的MS期。
确诊年龄:一般来说,确诊年龄小是预后的有利因素。有研究表明,用年龄评估预后的好坏,比较理想的分割点应在15–19个月之间。考虑到操作的可行性,INRG将18个月(547天)作为定义年龄大小的分割点。对于多数病例而言,确诊年龄小于18个月对预后有利。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时,INRG有时还采用12个月(365天)作为年龄分割点对某些病例分组,我们会在后文说明。
肿瘤的组织学特征:肿瘤种类、分化程度和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mitosis–karyorrhexisindex,MKI)等也对预后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
混杂型的节母和即将成熟型的节细胞瘤有很好的预后。
对于神母和结节型的节母病例,确诊年龄在18个月以下是预后的有利因素。对于确诊年龄在18个月以下的这类病例,高MKI值病例的无病生存率相对较低。对于确诊年龄在18个月以上的这类病例,肿瘤未分化或分化差的病例的无病生存率较低。
下面,我们对INSS非四期和四期病例分别介绍其风险分级。
INSS非四期病例的风险分级
对于非四期病例来说,MYCN基因扩增与否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MYCN不扩增的非四期患者,其五年无病生存率为87%±1%,总体生存率为95%±1%;而有扩增的患者,其五年无病生存率为46%±4%,总体生存率为53%±4%(以下各图中的生存率统计,都为五年生存率)。
尽管二期、三期患者的生存状况(无病生存率82%±1%,总体生存率92%±1%)和4S期患者(无病生存率82%±2%,总体生存率91%±2%)几乎没有差别,但这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通常4S期的患者需要先进行观察,而二期和三期患者需要立即手术,还可能要进行化疗。
对于二期和三期病例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确诊年龄低于18个月的患者,其无病生存率明显更高(18个月以下为88%±1%,18个月以上为69%±3%)。在确诊年龄低于18个月、MYCN不扩增的二期和三期患者中,染色体11q的畸变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当这类患者有11q畸变时,无病生存率为60%±20%,总体生存率为84%±14%;而无11q畸变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为83%±5%,总体生存率为98%±2%。
在MYCN有扩增的非四期病例中,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的水平又进一步决定了预后。LDH的分割点为587U/L,当LDH水平低于587U/L时,生存状况较好。
INSS四期病例的风险分级
在INRG统计的3425个四期病例中,确诊年龄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确诊年龄在18个月以下的患者,五年无病生存率为63%±2%,总体生存率为68%±2%;而确诊年龄在18个月以上的患者,五年无病生存率为23%±1%,总体生存率为31%±1%。在确诊年龄高于18个月的患者中,血清铁蛋白高于92ng/mL也预示着较差的生存状况。
对于确诊年龄在18个月以下的四期患者,MYCN是否扩增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不扩增的无病生存率为83%±2%,而扩增的只有26%±4%。在18个月以下MYCN不扩增的四期患者中,DNA的倍性也和预后相关,DNA指数大于1.0的无病生存率为85%±3%,等于或低于1.0的为71%±10%。
INRG的风险分级系统
综合以上分期、确诊年龄、组织学特征、肿瘤分化程度、基因扩增、染色体畸变和倍性等因素,INRG在2008年制订了新的风险分级系统,具体分级方法请参考以下的表格。
对于INRG的风险分级和预后,我们还需要作以下说明:
本文报告的生存率是基于对1990–2002年间确诊的8800个病例分析得出的。近十几年来,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手段又有了新的进展,患者的生存率已经有显著提升。
INRG风险分级的标准是五年无病生存率,而不是总体生存率,也就是说,这个分级系统更关注患者的复发风险。神经母细胞瘤病例的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紧密相关,一般来说,风险低的分级不仅有较高的无病生存率高,也有较高的总体生存率。
INRG的分析表明,确诊年龄仍然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
多数病例的INRG分期可通过INSS分期直接确定,但INSS的4S期病例要求确诊年龄在12个月以下,而与之相对应的INRG的MS期,则要求确诊年龄在18个月以下。因此,INRG建议对于确诊年龄在12–18个月的MS期患者,其治疗方案应同12个月以下的患者类似,同传统的方案相比,治疗强度可以适当降低。
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化程度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一般来说,不同组织特征和分化程度的病例,其治疗方案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医生应采集足够的肿瘤样本,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病理分析,以保证诊断的准确。
MYCN扩增、11q畸变、肿瘤细胞倍性等基因特征也和预后直接相关,但应结合分期来判断病例的风险等级。
适用于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神母细胞瘤、卵巢癌、乳癌以及各种肉瘤及肺癌等。
健客价: ¥32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始先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健客价: ¥1150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始先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健客价: ¥4450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始先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健客价: ¥1380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健客价: ¥2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