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预防肿瘤 > 如何自测 > 都是蛋白惹的祸

都是蛋白惹的祸

2018-04-23 来源:检验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并不一定总是会对某一项目造成干扰。而究竟会不会对某个项目产生干扰,产生多大程度的干扰,这些都是很难事先准确预判的。

 我们地球人都知道,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对体弱有病的人,医生常常嘱咐要多补充蛋白质。那么,人体内的蛋白质,就是多多益善的吗?

 
非也!今儿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想必大家都听过MM吧。妹妹?美眉?
 
What?你想什么呢!我说的医学里的MM——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啊。这个MM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是,生化检验结果中,总蛋白和球蛋白会异常增高。
 
MM的患者会出现骨痛、肾功能不全、反复感染、贫血和出血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人体内的蛋白质,并非是越多越好啊。
 
MM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属于浆细胞病。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者被称为副蛋白(paraprotein)]过度生成。
 
除浆细胞病外,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结肠癌、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等中,都可能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1]
 
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不仅会对患者的肾脏等造成损害。他们的存在,还会对很多检验项目造成干扰,得出假性的结果。
 
如果不加以识别和纠正,这些假性的结果会干扰对患者的诊治。因此,这类MM可一点都不美啊。
 
下面我们就来见识一下,这些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到底有多可恶。

生化检验
 
现在绝大多数生化项目的检测,都是利用特定试剂与血清,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通过监测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而MM等患者血清中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就可能会在这些反应溶液中沉淀出来。使反应的吸光度发生异常改变,从而得出假性结果。
 
那么如何识别这类假性结果呢?有的人会说,结合临床呀。符合临床的结果,就是真的。不符合临床的,就是有干扰的。
 
但这往往是不现实和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比如,在MM的患者中,常会出现假性高磷血症。[2]这该如何鉴别呢?
 
高磷血症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同时检验者也难以掌握患者全面的临床信息。因此,想结合临床来判断,是不可行的。
 
那我们检验师傅,就只能坐以待毙,发出这样模棱两可的结果吗?
 
当然不会啦!这时就要请我们的法宝出场了。前面说了,MM等患者的生化结果出现异常,主要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淀,导致反应吸光度异常变化。
 
而在生化仪上,我们可以查看每个项目的反应曲线——它就如同一面照妖镜,一旦这些异常蛋白在反应中捣乱,那它们的斑斑劣迹,就难逃我们检验人员的法眼。
 
下面就是一些反应曲线的例子。先来看一看刚提到的假性高磷血症的。从图1中可以看到,正常血清磷的反应曲线(A),是由两段几乎水平的直线组成。
 
而受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干扰的反应曲线(B、C和D),则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上升或下降。并且,这三条异常曲线起始阶段的吸光度,就显著大于正常曲线的。
 
因此,当遇到这类可疑的结果时,通过观察、对比正常与异常的反应曲线,就很容易明确结果是否有问题。
 
假性高磷血症是MM等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果。但有些讽刺的是,在一些MM患者中,却会出现假性低磷血症,这同样需要注意和鉴别。[3]
 
除了以上的几个项目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还可能导致总胆红素假性偏高、肌酐假性降低、假性低血糖、假性高钙血症等。[5]
 
那这些项目为何容易受到干扰呢?以最常受到干扰的磷和胆红素为例,它们的检测都是在强酸性、重金属盐存在下进行的,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容易沉淀出来。这与卤水点豆腐是一个道理。
 
同时,在磷的检测过程中会有钼酸生成,它曾与钨酸一样,被用作沉淀剂来获得去蛋白滤液(老一辈的检验人会比较熟悉这一点)。[6]因此,磷成为最容易受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干扰的项目,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像各种酶法项目,通常是在较为温和、接近生理pH值的条件下反应的。所以,这些项目很少受到干扰。
 
不过,遇到这类假性结果,也并不总是坏事。因为此类结果反过来也提示,患者很可能罹患MM等疾病。尤其是当临床诊断还不明确时,就更具价值了。这也算得上“因祸得福”了。
 
当我们鉴别出受干扰的项目后,下一步就是考虑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了。

消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对生化反应的干扰,有以下的五种解决之道:
 
(1)稀释标本重测,通过稀释可以降低或消除干扰。[7]但是稀释倍数过大,会使结果处于最低检测限以下,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而稀释倍数过小,则又不能抵消干扰。因此,可能需要一些试验,才能找到最佳的稀释比。
 
(2)换用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不同厂商的生化试剂,采用的检测原理可能不同。
 
而即便是采用相同检测原理的试剂盒,其中的各种组分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对同一项目,可能A厂家的试剂会受到干扰,而B厂家的则不会。
 
(3)采用干化学法检测。因为干化学法中使用的干片的表层,可以截留大分子物质。因此,干化学法完全不受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干扰。
 
(4)对存在干扰的血清,加入聚乙二醇6000溶液,离心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淀后。取上清液检测,可以获得可靠的结果。[8]
 
(5)对于受到干扰的两点终点法项目,可以考虑忽略第一检测点的吸光度。也就是把该项目近似为一点终点法,只取第二检测点的吸光度(A)。
 
再根据下列公式:浓度=(A-空白吸光度)×校准因子K,手动计算结果。[9]当然,这种方法是否完全可行,还需要更多的验证。
 
此外,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存在,还会使血清中的水含量降低,发生“电解质排斥效应”。从而在利用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时,出现假性低钠血症等结果。[10]

免疫检测
 
看到这里,做免疫检测的小伙伴们,多半在偷着乐了,心里想:生化果然low啊,不光脂血、溶血和黄疸等会干扰生化反应。现在又杀出个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还是我们大免疫靠谱啊。
 
且慢,免疫检测也是不能幸免的。据报道,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存在,使一名患者的TSH出现了假性低值。[11]
 
而且,与生化检测不同的是,发光免疫检测并无类似反应曲线的利器。因此,一旦出现此类假性结果,将很难及时发现。
 
而解决办法只有结合其他相关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对可疑的结果进行系列稀释,观察结果是否呈线性。或者用不同的检测体系复查验证。
 
此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存在,也可能使血清的粘度增大。如果加样系统不是十分完美的话,就会使生化仪和化学发光仪等出现加样量不足,而导致错误的低值结果。
 
过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存在,还会在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中,出现前带效应(钩状效应),导致结果出现反常的低值。[7]

血常规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导致一些血液分析仪测出的血红蛋白浓度,出现假性偏高。这种情况下,反常偏高的MCH和MCHC是首要的线索。[12]
 
而纠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离心后,检测血浆层的“血红蛋白”浓度,之后通过计算得到修正后的结果。而另一种是用等量盐水置换血浆后,再行检测。
 
MM等患者还可能产生冷球蛋白,它会使阻抗法的血小板、白细胞等结果出现假性高值。[13]此种情况下,适当的温浴可以解决。

输血学检测
 
MM患者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导致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血型抗体含量减少。这会导致反定型中出现凝集较弱,发生正反定型不合的情况。
 
同时MM患者的红细胞常呈缗钱状聚集,其血清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冷抗体,这些都可能干扰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14]

结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并不一定总是会对某一项目造成干扰。而究竟会不会对某个项目产生干扰,产生多大程度的干扰,这些都是很难事先准确预判的。[15]
 
众所周知,生活中很少有完美的事物。不幸的是,在临床检验中也是同样的情景。我们并没有十全十美,不受任何干扰的检测项目。这就注定了我们可能随时会遭遇到各种假性的结果。
 
但是,只要我们具备一双法眼和慧眼;以及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仁心,善待每一份标本和每一份结果。那么,我们一定能在不完美中达到完美。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