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开始流传一种叫做“滴尿验癌”的早期诊断癌症新技术。
这种检测靠谱吗?正规医院有没有开展?会不会是假的?
其实,所谓的“滴尿验癌”,不过是检测尿液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以此来筛查和诊断癌症。
据广告里说,只要3毫升尿液,花几百元,自己在家就可进行操作,3分钟就能得出结果。这简直可以秒杀现在医院里诊断癌症的金标准——病理检查。传统的病理检查,要经过手术、切片,还要等上好几天,价钱也不止这些。
浙江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杏娥主任医师称,之前有所谓“一滴血验癌”“一点唾液查癌”,现在又来“滴尿验癌”,这一波又一波的“谣言”,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抓住了人们的恐癌心理。
滴尿、滴血验癌,验的是什么?
其实,这些验癌方式,检测的不过是肿瘤标志物;甚至有些指标,连肿瘤标志物都不是。既没有得到多数专家的认可,也没有充足的研究证据支持,不过是商家的借机宣传和炒作,用高大上的概念忽悠不明真相的老百姓。
虽然确实有一些简便、有效的技术正在研发中,但是还没有正式应用于临床。
仅靠肿瘤标志物查癌不靠谱
所谓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在生长和增殖过程中,产生或分泌的一类物质的统称。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是否异常升高,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临床上医生更多应用它们来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仅单纯片面地依靠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望“滴血(尿)测癌”,甚至“一滴血(尿)检测多种癌症”都是不靠谱的,甚至可以说是危险的。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患癌
首先,不同的恶性肿瘤,表达的肿瘤标志物不同。例如AFP(甲胎蛋白)、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EA(癌胚抗原)分别对应不同的恶性肿瘤。
其次,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会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表达,存在敏感度的问题。例如,AFP是目前发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但其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也只有70%左右。
第三,仅发现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代表已经患有恶性肿瘤,许多良性疾病和生理活动也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参考值。
因此,一般情况,这类肿瘤标志物不适合用于普通人群肿瘤的筛查,更不可能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学诊断是诊断恶性肿瘤及明确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唯一手段和金标准。例如直肠癌,最靠谱的就是肠镜加上病理,不会是抽血、验尿就能诊断的。
筛查癌症也要“对症下药”
以上的论述,是不是代表我们就无法早期发现和筛查癌症了?当然不是!
首先要在心理上重视,有防癌查癌的意识;然后要掌握基本的查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主动进行癌症筛查,如果身体有了不舒服要尽早就诊。
所谓癌症筛查,是针对那些外表健康、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人,所采取的早期筛癌查癌措施。目的是筛查出很有可能得了癌症的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1.不是所有癌症都能筛查
癌症筛查目前并不适用于所有癌症;有一些癌症,尚无有效的筛查手段。筛查主要针对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常见癌症。
2.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筛查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进行癌症筛查,筛查主要适用于那些更可能患癌的人群,比如中老年人患癌风险增加,适合进行癌症筛查;而通常儿童青少年,就没必要进行癌症筛查。
此外,通常筛查是针对某些癌症高危人群,也就是那些很有可能得某种癌症的人群,比如长期吸烟者,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几种常见的癌症筛查方法
肺癌
肺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肺癌筛查一招就可以基本搞定:低剂量螺旋CT(LDCT)。
如果是长期吸烟者,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我们推荐去做一下这个检查。
乳腺癌
乳腺癌的筛查手段,对一般风险人群,通常采用临床体检、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等手段;对于高危人群,除以上手段之外,乳腺磁共振也是重要的可选检查手段。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通过人群筛查来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筛查主要采用大便潜血试验、大便DNA检查、乙状结肠镜、CT结肠成像检查(CT虚拟肠镜)、结肠镜检查等手段。
其他一些癌症的筛查方法,以及怎么才算是高危人群,可以咨询正规肿瘤防治机构和专科医生。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务必请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癌症筛查,不要听信各类商业宣传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