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预防肿瘤 > 如何自测 > 临终关怀:肿瘤患者的最终尊严

临终关怀:肿瘤患者的最终尊严

2017-12-06 来源:肿瘤代谢营养治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恶性肿瘤临终关怀几乎关系到所有患者的最终归程,是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

   死亡为人生历程中必经部分,而人类对此的态度却是消极的:恐惧、回避、遮掩、避讳。恶性肿瘤威胁人类生存日益加剧,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20年全球3000万人罹患恶性肿瘤,1000万人死此病。我国每年死于肿瘤人数150万。肿瘤晚期状态带来的情绪、社会心理和肿瘤引发各种病痛、脏器功能失调等的折磨,对处于生命最后时间患者及家庭都造成极大痛苦,已然成为全社会应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1.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
 
  一种以“在人生结束时提供最好照顾”为主旨的医疗方式—--恶性肿瘤临终关怀应运而生: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减症治疗和护理指导,涵盖满足或部分满足所有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需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内容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世界卫生组织对临终关怀(palliativecare)的定义:“是一种照护方法,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痛苦,并以此提高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在对待临终关怀服务对象时,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将死亡视为自然的过程”,“同时兼顾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以便让患者“尽量以积极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等等。
 
  实施原则包括:(1)以减症疗护为主,不以延长生存时间为主,注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患者尊严;(2)全方位照护,包括对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照顾与关心;提供更多爱心、同情与理解,尊重他们做人的权利。(3)提供温馨的居家环境,和接近正常人的私密空间。实施晚期病人人性化关照,提供高质量和更有尊严的生存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理念。晚期病人的诊断有,整个服务过程强调务必十分规范。一般说来,分为6步:严格规程保障下的病情诊断及评估、计划制定和论证、具体服务项目间协调、高质量服务、临终照护、临终安排、居丧照护。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心理学工作者和宗教人士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其主要任务是控制疼痛、缓解症状、舒适护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
 
  临终关怀不仅关照患者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考虑病人情感和精神需求,帮助他们应对病痛、在临终前积极地生活。同时还兼顾社会的需要,重视晚期病人家属的情感和实际需求。无论是患者在生病期间还是病逝之后,工作人员都能够为其家人进行心理抚慰,开展诸如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死亡教育、精神支持、社会支援以及丧亲抚慰等心理救助服务,帮助他们走出丧失亲人的哀痛。从这个意义上说,临终关怀服务是医疗保健服务高度专业化和全科化的统一。
 
  2.我国肿瘤患者临终关怀存在的问题
 
  社会上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死亡教育也是欠缺的。因为无参照系,所以很多情况下,人们把习惯做法当做应然。医护人员只是唯技术至上,对临终关怀目的、救治观、生命价值观尚需要进一步深化。由于没有抓住临终关怀的至要是“关怀”这个问题,所以临终关怀科室医院开展等同一般医院科室。家属及临终患者在面对死亡时不知所措,过渡救治躯体,不能与患者从心里上进行沟通,或者称为无法与亲人沟通,把尽力救治当做是对及家人的“尽孝”还很普遍,生命意义及死亡价值不能真正给予认识。
 
  临终关怀机构数量少,且覆盖面窄。临终关怀服务只在部分大城市开展,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设立有效的服务机构。经过,临终关怀事业近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期,国家投入和社会资金支持的双重不足是重要原因。
 
  独立临终关怀机构中相当一部分属私营性质,由于无法与医保政策接轨,病人的检查、用药和住院等费用无法报销,加重病人经济负担,将许多病人拒之门外。综合医院临终关怀病房由于在用药、检查等费用大大低于其他临床科室,医院往往出于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收益考虑而取消此项服务,导致大部分晚期病人在综合医院的专科病房中以接受过度的治疗(如放化疗)的方式度过生命中的最后旅程,并没有途径得到规范的临终关怀服务,只能在痛苦地挣扎中等待死亡的降临,严重伤害他们尊严。同时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缺乏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社会认同和支持严重不足,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缺乏等现象。
 
  3.影响我国临终关怀发展因素
 
  “科学技术”文化背景主导下的西方社会在推行临终关怀过程中,一般是从技术操作上来着力的。临终关怀移植到中国,推行过程中阻力重重的原因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在社会发展中始终起到巨大作用,临终关怀移植到我国碰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操作问题,更主要的是社会观念环境包容与否的问题。不过,中国传统是以慈悲和孝道为初衷,推崇安宁、有尊严、模拟健康临终(即善终)的诉求,西方医学的这种“科学技术”应该在我国存在生根发芽的土壤。
 
  影响我国临终关怀发展因素:传统死亡观、伦理道德观,传统医学理念影响,管理机制不完善,专业人员和机构匮乏等。
 
  中国晚期肿瘤患者认为这种“苦难”是命运的安排,“上天”给予的死刑宣判,很不情愿,求生欲望强烈,动机包括:①关系取向:生存理由方面倾向于为关系而活,生活目标多放在与家人相处或是身心调息;②责任取向:生存理由以责任为核心,主要在于完成家庭使命或责任,尽完自己的义务;③自我取向:完成自己的心愿,希望身体好点后,重新开始新生活;④宗教取向:生活目标在于宗教追寻,而达到心灵的平静。
 
  传统文化禁锢临终关怀理念的实施,人们往往“把父母临终时子女是否陪在其身边服侍送终作为评价子女是否孝敬的一个标准,这就造成临终者的自身需求被忽略”。帮助病患进入一个没有痛苦、心灵平静、安详且尊严地接触死亡的境界。尊重临终患者“自主的权利”,接受其坦然且有尊严地面对死亡的选择,是临终伦理的道德本真之所在。
 
  医护人员作为临终者距离最近、接触最频繁的一个特殊群体,应该“尊重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生者能善留”,保持临终医护的职业道德之操守。“关怀”是表达人类爱的一种最高形式,临终关怀精髓就在于医务人员与病患间的“关怀关系”建立。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应该奉行“自主权、行善、不伤害、公平”的伦理法则,以“自然人+社会人”的治疗观念,“使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使得病人与家属能真正达到“生死两相安”的境界。
 
  社会和国家是主要责任者,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性质应该是慈善和福利性质的行为,西方临终关怀医院和科室的支持经费大都来自众多的慈善团体的募捐,而我国医疗体制限定了医院临终关怀科室的非公益性质,这样改变了临终关怀的本义。所以目前我们的社会和国家要认识到开展临终关怀的深远意义,临终关怀事业省钱省事又对患者有利(其实是对医护、患者、家属、社会四方都有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更体现出是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合理使用。
 
  小结
 
  世界医学协会临终医疗服务声明(2011年10月乌拉圭蒙特维多第62届世界医学协会联合大会):“人人有权享有高质量、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卫生保健。因此,享有恰当的临终医疗服务不是一项特权,而是在年龄或其他相关因素之外独立存在的切实权利。世界医学协会重申《世界医学协会疾病晚期声明》及《世界医学协会安乐死声明》中提及的原则。这两项声明是对《临终医疗服务声明》的支持和补充。生命末期的临终关怀是优质医疗的一部分。人们对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有着极大的需求,尤其是在资源匮乏的国家。临终关怀的目标是通过减轻疼痛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以及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精神需求来获得最佳的生命质量。临终关怀可在不同级别的卫生保健机构或患者家中开展。医生必须对患者的痛苦怀有同情和仁慈之心,并在医疗过程中运用同理心,尊重患者且医技娴熟。在患者需要临终关怀时放任不理是无法容忍的医疗行为。一个民族在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能够给濒死患者提供的关怀,某种程度上象征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既然医生是博爱与人道的代表,就更应竭尽所能提供最佳的临终关怀。世界医学协会建议所有的国家医学协会根据本声明的指导意见建立临终关怀和姑息性镇静治疗的全国性政策。”
 
  恶性肿瘤临终关怀几乎关系到所有患者的最终归程,是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信会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临终关怀事业能够为更多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人文关怀,使他们笑着离开人间。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