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医学前沿 > 梗阻性黄疸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梗阻性黄疸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7-12-05 来源:肿瘤代谢营养治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黄疸早期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以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促凝因素为主

   梗阻性黄疸发生,肠腔胆汁及胆盐缺乏,影响脂质吸收。长时间胆汁淤积致肝功能损害,进而导致肝脏产生凝血因子能力受限,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再次影响到血小板质量与数量。同时,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移位,内毒素释放入血增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患者凝血功能缺陷,处于低凝状态。

 
  肝脏是凝血因子主要的合成场所,肠道中的胆汁对防止肠道内毒素易位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梗阻性黄疸病人因胆汁不能有有效的排放到肠道中,一方面可以引起胆汁淤积,影响肝功能,甚至肝功能衰竭;另一方面因肠道中的缺乏胆汁使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同时影响到肠道物质的吸收。因此梗阻黄疸对凝血功能的损害是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梗阻性黄疸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包括肠道上皮紧密连接破坏,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肠道细菌易位在黄疸病人凝血功能受损中起重要作用,肠源性细菌或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到达肠系膜淋巴结核远处器官,触发全身炎症反应,通过组织因子(TF)途径触发凝血级联反应,大量且不均衡组织因子产生,不可控外源性凝血复合物形成,血栓形成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梗阻性黄疸多重因素致内管内皮细胞损伤,包括内毒素血症直接或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小板粘附聚集能力增强,和引起组织因子表达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甚至直接激活因子XII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清中过高的胆红素和胆汁酸对内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患者脂代谢异常均对血管内皮具有损伤作用。
 
  梗阻性黄疸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机制:与信号传导通路三磷酸肌醇(IP3)产生和与其受体结合增强有关。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生理剂量的血凝酶更易激活Ca2+依赖机制,致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能力完全激活。胆汁淤积时血小板膜表面结合素CD42b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慢性肝病,而这种抗原是血小板粘附受体血小板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和血小板激活后纳入的一部分。血小板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与内皮下细胞外基质中的VonWillebrand因子(VWF)结合在粘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聚集过程需要血小板表面的异二聚体整合素GPIIb/IIIa复合物转变成纤维蛋白原的受体或某些情况下作为VWF的受体。这些蛋白会在邻近的受刺激的血小板之间搭桥。激活的正常的GPIIb/IIIa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非常重要。
 
  黄疸早期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以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促凝因素为主,而肝功能损害所致的低凝为次。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