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医学前沿 > 新版“癌症地图”预计2017年出炉

新版“癌症地图”预计2017年出炉

2014-10-22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三十五年前绘制的“中国癌症地图”终于宣告在未来四年内更新,这份过度陈旧的数据已经落后于现实,中国癌症研究亟待一份新的“癌症地图”。
 
 
  2014年8月,科技部启动了“《中国癌症地图集》编制”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牵头,通过整理分析全国肿瘤登记数据、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数据和各相关年份的人口学资料,绘制、出版以县(区)为单位的新版《中国癌症地图集》。在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看来,四年后将出版的“中国癌症地图”必将在恶性肿瘤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它一旦做出来,描述的是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恶性肿瘤最新的情况分布。”
 
  首版地图源自林县食管癌
 
  黎均耀今年年近八旬。大约四十年前,他是当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学术领头人之一,担任“1973-1975年全国八亿五千万人口死因回顾调查”项目技术指导组组长。这份持续多年的调查,最终形成第一项成果:中国恶性肿瘤地图集。
 
  黎均耀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末,时任河南林县县委书记向中央报告说,林县有“三不通”,一个是水不通,急缺水,一个是路不通,被围在山里,第三个是食管不通,后来知道就是因为食管癌,那时候周总理知道了,他很重视。随后一支医疗考察队在1958年、1959年期间进入河南林县进行考察研究,黎均耀也是其中一员。
 
  “去到林县,才发现有些地区的老百姓死因最多的是癌症,那时候才开始有‘癌症高发’这样的概念。”黎均耀说,花了有十几年的时间,才摸清了林县一个县一百多万人口,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才确认林县是恶性肿瘤高发区。
 
  “林县的调查,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让我们意识到死因调查,尤其是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的迫切。”黎均耀回顾,“河南、河北、山西和北京三省一市食管癌死亡回顾调查”最终初步绘制出该地区的食管癌地图,为此后第一次“中国癌症地图”调查奠定了基础。
 
  “癌症地图”救了很多人性命
 
  上世纪70年代初,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死因调查—“1973-1975年全国八亿五千万人口死因回顾调查”正式启动。
 
  这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死因摸查,实际上形成了两份成果,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二是“全国人口死因地图集”。前者先前于1978年发表,并在当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及卫生部科学技术甲等奖。
 
  “通过这份地图集,我们第一次摸清了占世界1/5人口大国当时的恶性肿瘤分布,这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贡献。”黎均耀说。
 
  在这份地图的基础上,恶性肿瘤的病因防治控制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有目的地展开,拯救了许多生命。黎均耀介绍,当初的调查结果中,有很多地区的数据非常突出,比如江苏启东的肝癌数据突出,广东中山鼻咽癌的数据很高,河南林县则是食管癌,“很多患者死得莫名其妙,也没有什么死因调查。”
 
  黎均耀介绍,过去几十年时间里,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率下降幅度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在云南宣威县妇女肺癌高发区,通过改建炉灶和加强通风,控制室内燃煤空气污染等措施,已使该地区的妇女肺癌发病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这些都是“癌症地图”的作用。
 
 
  新“癌症地图”可动态查询
 
  陈万青告诉记者,目前肿瘤登记中心在全国分布三百多个登记点,覆盖全国约20%的人口,登记中心的数据,将是新版“中国癌症地图”的重要数据来源。但在肿瘤登记方面,我国仍然处在滞后的阶段,目前的数据仍然只停留在2009年。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建立起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
 
  “最大的不同是肺癌。”陈万青说,初版的“癌症地图”中,中国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胃癌,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数据显示,中国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肺癌。
 
  “新版的地图,将是动态的,可以实时更新,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可以查询过去任何一年的数据。”陈万青说。
 
  目前,“《中国癌症地图集》编制”项目已经启动,项目成果预计于2017年出炉。届时,将对我国癌症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实习编辑:赵雪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