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其他肝病 > 一出血易危机生命的肝病—肝海绵状血管瘤

一出血易危机生命的肝病—肝海绵状血管瘤

2017-12-13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以女性居多,早期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当肿瘤逐渐增大时,可表现为上腹部肿块,并可出现腹痛、腹胀、胃肠压迫或横膈压迫等症状。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除皮肤和黏膜外,肝脏是海绵状血管瘤的最好发部位,可单发或多发,有蒂或无蒂,多见于肝脏表面,其体积从针尖至核桃或儿头大小,严重者可占据整个肝脏,向腹部明显膨出。肿瘤质地柔软,切面呈蜂窝状,内充满血液,有弹性,可压缩。肿瘤初发生时不产生任何症状,逐渐长大后因压迫周围脏器引起一系列症状,也可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随着瘤体逐渐增大,若不予治疗,可发生破裂引起大出血的危险。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以女性居多,早期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当肿瘤逐渐增大时,可表现为上腹部肿块,并可出现腹痛、腹胀、胃肠压迫或横膈压迫等症状。目前认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基本不会发生恶变。所以,对于直径较小、生长缓慢者,一般在临床上不做特殊处理。但生长快、位于肝脏包膜的边缘、对周围正常组织有压迫的肝血管瘤,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自发性或创伤性破裂出血的危险,一旦出血,死亡率较高,故需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病因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确切发病原因不明,有以下几种学说。

  1.发育异常学说目前普遍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肿瘤样增生而形成血管瘤,有些在出生时即存在,或在出生后不久即能看到,亦说明为先天发育异常。

  2.其他学说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肝内出血后,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

  肝海绵状血管瘤症状

  常见症状:嗳气、恶心、肝腹水、呼吸困难、生长缓慢、食欲不振、吞咽困难、阻塞性黄疸肿瘤钙化

  本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病史可追溯到多年以前,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1.无症状型此型占绝大多数(80%以上),终身无任何感觉,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意外地被发现。

  2.有症状型通常肿瘤直径超过4cm以上时,可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有:

  (1)腹部包块:半数以上患者有此体征,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软硬不一,随呼吸上下移动,有的在包块部听诊可听到传导的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

  (3)压迫症状:肿瘤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等。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一般不难,绝大多数可通过无症状,无肝炎史,AFP(-),结合2个或2个以上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而确诊。

  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

  1.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主要通过血管途径,即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将一根直经约1毫米的导管插入肝脏内,精准的选择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并只对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使海绵状血管瘤缺乏血液供应,异常血管网闭塞,并逐渐萎缩,而正常的肝组织因未做栓塞治疗而不受影响。

  2.肝叶切除术。肝叶切除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血管瘤最好的方法。但因血管瘤血供丰富,术中极易出血,特别是巨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肿瘤挤压邻近脏器,局部解剖关系移位,手术难度更大,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3.血管瘤捆扎术。对血管瘤直径在15cm以下、多发性小血管瘤或主瘤切除后其他肝叶散在的小血管瘤,均可采用血管瘤捆扎术。在采用血管瘤捆扎术治疗时,亦应先预置肝门阻断管。

  4.肝动脉结扎和肝动脉栓塞术。对多发性血管瘤或病变范围极大,已侵犯大部分肝组织或紧邻大血管,无法切除者,可作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术,根据病变范围可作肝右、肝左或肝固有动脉结扎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