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乙肝 > 看病毒如何残害小BB 乙肝传播的知识宝典

看病毒如何残害小BB 乙肝传播的知识宝典

2017-06-21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多项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达95%左右,因此两者合用的预防效果是可靠的。

  1..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性接触传播: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2.由母亲传播引起婴儿乙型肝炎的比例有多少?能预防吗?

  答:我国约有75-150万孕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约50-90%的婴儿可能被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期感染乙肝病毒者90%可长期携带病毒,在青年时期可出现肝炎症状;少数则在壮年时期发生所谓“隐原型”肝硬化或肝癌。

  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的预防可采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新生儿出生后即注射HBIG(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两到四周后按0、1、6方案肌肉注射乙肝疫苗,每次5μg。(血源性乙肝疫苗每次30μg,现已被基因工程疫苗取代)。

  3.何谓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可将乙型肝炎病毒(HBV)传给婴儿,引起婴儿HBV感染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怀孕时经胎盘传播,分娩期产程中的传播及分娩后经哺乳等密切接触传播。

  4.预防乙型肝炎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一是切断传播途径;二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0联合使用。

  5.何谓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HBIG系用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后,采集的高效价血浆或血清分离提取制备的免疫球蛋白白制剂,其抗体效价在100IU/ML以上。

  6.什么人群适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以及HBsAg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和其所生婴儿;意外感染的人群;与乙型肝炎患者或HBsAg携带者密切接触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7.如何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sAg阳性母亲的使用:从产前3个月起,每月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每次剂量200-400IU。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的使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剂量100-200IU,并可同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按医生推荐的的方案使用。

  8.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效果如何?

  多项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达95%左右,因此两者合用的预防效果是可靠的。

  9.家中有肝炎患者应怎样消毒?

  可根据当地当时所具备的条件选择如下:

  (1)煮沸消毒:将患者的餐具,茶具,玩具,耐热的物品和小件布料衣物浸泡在水中,加盖煮沸,100摄氏度1分钟后可使甲乙型肝炎病毒失去传染性,煮沸15-20分钟后(从水沸后计算)可杀死肝炎病毒。

  (2)蒸汽消毒:家用大一点的高压锅或饭用的大蒸锅,蒸笼,是用于金属,玻璃,陶瓷器,餐茶具,钱及书报的消毒,消毒时间为水沸后20-30分钟。

  (3)消毒液消毒:解放军某医院研制的肝炎消毒洗涤灵对甲乙型及其他各类肝炎病毒具有高效的杀毒作用。

  (4)过氧乙酸消毒:是用于室内表面,患者用品,餐具和洗手消毒。对污染物品用0.05%的浓度浸泡2小时,室内(居室)表面用0.5%-0.8%气溶胶喷雾每平方30毫升,密闭1小时.用0.05%-0.2%浸洗手后用肥皂流水冲洗可达到杀除病毒的效果。

  (5)漂白粉消毒:用3%漂白粉的澄清液对居室地面,白墙进行喷洒,关闭门窗2小时;对患者的分泌物及粪便和漂白粉一起冲走;污染容器可放在3%漂白粉澄清液中浸泡2小时。

  (6)其他:湿式高校消毒巾是解放军某医院1989年研制的产品,对肝炎病毒有强大的速杀作用,安全可靠,气味芳香,适用于餐具,水果,皮肤,门把,扶手,开关,工作台桌面,座椅表面的清洁消毒。

  有乙型肝炎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能否采用母乳喂养小孩,主要取决于母亲会不会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

  如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阻断母婴传播也是医学界致力解决的问题。垂直感染途径有少数通过胎盘传播;大部分是由于分娩时胎盘剥离,母血通过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还有一些是胎儿经过产道时,皮肤擦伤而接触了母血受到感染。由于婴儿对乙型肝炎病毒没有抵抗力,接种疫苗可刺激婴儿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阻止病毒感染肝脏细胞。但是,接种疫苗后不能立即获得保护作用,从接种疫苗到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没有抵抗力的婴儿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受到肝炎病毒的感染,这是疫苗预防母婴传播的缺点。

  近年来,多数医学专家主张:对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在接种疫苗前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婴儿注射后可立即获得大量保护性抗体,这些抗体在婴儿血液中可存在两个月,注射后3~7天血液中的抗体就可达到最高水平。一方面,这些抗体在婴儿体内逐渐消失,另一方面由疫苗刺激婴儿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则逐渐增加,并取而代之,这样一来,婴儿从降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保护之中。用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办法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可达90%~95%,而仅仅依靠接种疫苗来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只有86%。

  具体做法为:在婴儿出生后12小时内肌肉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2星期后接种第一针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疫苗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时再分别接种第二、第三针疫苗。等宝宝周岁后,到医院里去验血,如果宝宝血液里没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而有表面抗体存在,就说明宝宝已经得到充分保护。

  乙肝妇女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生育?

  这是广大乙肝妇女迫切想知道的问题。虽然并无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有导致胎儿畸形的证据,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的妇女均不宜妊娠。因为妇女在妊娠时,由于需要为胎儿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会增加孕妇肝脏的负担,加之妊娠时机体免疫功能及内分泌的变化,常使原有的肝病加重;肝功能的减退,也会增加孕妇分娩时的产科并发症,如大出血的可能性,从而危及母子安全。为了母子的安全,对于患有乙型肝炎的妇女,可在肝功能正常一年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受孕。

  乙肝孕妇的孩子是否都会感染乙肝?

  孕妇血液中查出肝炎病毒抗原,那么在她的血液、唾液、乳汁和羊水中都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在孕育及分娩过程,肝炎病毒均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小孩。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分娩时及其前后。分娩前可在子宫内通过胎盘直接感染胎儿,这种情况不多见,约占5%~10%;更多见的是分娩时接触母体血液或羊水而感染或产后通过密切接触感染。但并非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孩子都会带有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取决于几个因素。如果患者同时有乙肝e抗原阳性,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大三阳,婴儿感染率为90%以上。这种情况的妇女在怀孕后最好尽早终止妊娠。据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单项阳性,其传染性较小,传播给胎儿的几率约为20%-30%左右;也有传染病学专家提出:根据检测时的表面抗原的滴定度来判断感染率的高低,如果滴定度高则婴儿感染率高;反之,滴定度低则婴儿感染率低。所以本身有表面抗原阳性的妇女在控制抗原滴定度后可怀孕。

  乙肝妈妈能否采用母乳喂养?

  患有乙型肝炎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能否采用母乳喂养小孩,主要取决于母亲会不会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母亲乳汁中病毒的含量远没有血液中多,加上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所以新生儿出生后打了乙肝疫苗后就可以母乳喂养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减少传播机会,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最好不用母乳喂养。一般认为,母亲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经乙肝病毒基因检测为阴性,如果婴幼儿表面抗体阴性,表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待保护性抗体产生后才可母乳喂养。

  通常认为以下情况不适宜母乳喂养:⑴母乳能检测到乙肝病毒。母乳能否检测到乙肝病毒,是判断乳汁是否有传染性最为客观的指标,如果HBV-DNA阳性,提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传染性强。⑵HBV-DNA阳性或大三阳的母亲,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表示病毒正处于活动期,母乳的传染性大。⑶由于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果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就会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诱发乙肝病毒感染。⑷母亲乳头破裂者也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