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护理 > 常见误区 > 乙肝病毒耐药后的治疗误区

乙肝病毒耐药后的治疗误区

2015-05-22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全球大规模的研究中,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风险都明显低于没有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

  误区1:耐药了,以前的治疗全白费了,还不如一开始不治。

 

  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规律来看,反复炎症坏死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肝脏纤维化和肝功能失代偿,间接危害是有可能因肝细胞过度增生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肝癌发生。慢性乙肝患者如果不治疗,5年内有12%~2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的患者如果再不治疗,5年内有20%~23%可能发展为肝衰竭,需要肝移植;有6%~15%发生肝细胞癌变

  误区2:治疗到最后还是会耐药,吃到何时是个头。

  目前已经很清楚,在抗病毒治疗后,乙肝病毒复制得到了抑制,肝功能改善,病情的进展就可以控制。因此在这一段的治疗中,病人肯定是受益的,而且也为病人的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时机。其实耐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治疗失去信心。耐药后,只要换用其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继续治疗,病毒则再次被抑制,肝功能很快又会恢复正常。

  误区3:耐药就换或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以后会不会无药可治?

  从病毒变异到临床耐药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为了准确地反映这种从病毒变异到临床耐药的过程,医生们把病毒变异后的耐药分为基因耐药、病毒学耐药和临床耐药三个阶段。“基因耐药”是指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体内乙肝病毒基因组产生了变异,形成新的耐药性病毒基因序列,但这种耐药病毒株在体内的量很少,还没有形成“气候”,只能通过病毒基因的检测查到变异病毒株;“病毒学耐药”是指在基因耐药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变异病毒株逐渐增多,由于它们的复制,使血中HBVDNA水平反弹,一般在(1×103)~(1×106)拷贝/毫升之间,还没有造成肝功能异常和明显的肝脏组织学损伤;病毒学耐药继续发展,HBVDNA水平上升至1×106拷贝/毫升以上,最终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脏组织学损伤,即发展到“临床耐药”阶段。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