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D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缺血性肾病、遗传性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这两种疾病在各种病因中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据有关统计,美国成人(总数约2亿)CKD的患病率已高达11.3%。据我国部分报告,CKD的患病率约为10%。CKD的易患因素主要有:年龄(如老年)、CKD家族史(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肝炎病毒(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泌尿系或全身肿瘤、应用肾毒性药物史、心血管病、贫血、吸烟、出生时低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有环境污染、经济水平低、医保水平低、教育水平低等。
八类易患肾病的人群
1.65岁以上的老年人
2.吃的太咸、喝水少、常憋尿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3.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患病时间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者
4.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者
5.代谢性疾病患者,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
6.有肾病家族史者,如直系亲属中患有多囊肾等
7.长期服药者
8.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代谢产物增多,肾脏负担增加
CKD的六大早期症状
1.水肿
肾脏具有滤过功能,肾功能不全者,水钠潴留,可引起眼睑(尤其是晨起眼睑水肿)或下肢水肿。
2.高血压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症状,年轻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血压升高应警惕肾脏疾病。
3.泡沫尿
尿微量白蛋白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而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则提示肾损伤。当尿中蛋白、尿糖增多可以出现泡沫尿,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泡沫状,不易消失,应警惕蛋白尿。
4.尿量变化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在1000-2000ml,夜间不排尿或仅排1次。如果经常夜间排尿超过2次以上,且夜间尿量大于白天尿量,则可能预示肾功能不全。
5.贫血
中度以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常常合并贫血,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6.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进展至终末期的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口臭、皮肤瘙痒等表现。
如何预防CKD
CKD发生前患者应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以减少CKD的发生,减缓CKD进展。一级预防主要是去除引发CKD的根本原因,防止CKD的发生,包括减少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疟疾和链球菌感染),预防肥胖等。
此外,饮食因素作为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也应纳入一级预防。如高血压患者钠摄入过多可影响血压控制,加重肾小球超滤。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过多可促进CKD超滤。有研究表明,多吃蔬菜水果,减少红肉摄入量与CKD发病率降低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而二级预防主要是延缓CKD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