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酷夏和严冬之间的过渡,秋季不仅温度变化大,还会使人们的抵抗力变弱,因为身体经过酷夏的消耗,还没恢复就要面对寒冷的来袭,这也是中医认为秋季需要特别注重养生防病的原因。
很多人很多人都忙着买月饼、计划回家团圆,小固挂心大家换季时的健康,于是请教了中医专家,为大家总结出一个“秋凉养生三字经”,非常容易记、容易做,中秋团圆的时候跟家人分享,一家人健健康康过秋!
1. 润肺燥、健脾胃
进入秋季要润肺燥、健脾胃!这时不妨喝点山药百合银耳汤。把山药50克,银耳20克,百合20克放在热水里,煮30分钟就可以了。
三种药材的作用分别如下:
山药——性温,有健脾滋阴,健脾胃阳气,加强脾的运化的功能,同时有润肺的作用。
银耳——性寒,润肺健脾,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作用。
百合——润肺堪有民间燕窝之称。
三者均为药食同源之品。寒温搭配饮用,既健脾又润肺,让肺阴能够真正得以润化。
2. 撤凉席、关窗户
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怕冬天里的寒邪侵袭。
我们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睡觉还铺着凉席的,是时候应该撤下来了。
中医学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寒邪就是贼风,所以我们在睡觉时还要关小点窗户,躲避贼风侵袭人体,有起夜习惯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以免着凉。
受凉还易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俗语云:“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就是指到过了白露,夜间就要盖薄被,否则很容易因为受凉而引起身体不适。
3. 早早卧、早早起
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让我们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天收敛的节气特点。
一般来讲,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较为适宜。要注意的是,起床时尽量不要太猛,而应躺在床上,用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否则会导致血压突然变动。另外,晚上睡前泡泡脚,对失眠有好处。
4. 心舒畅、登登高
到了秋天,受气温和光照减少影响,人们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如悲秋、秋愁。所以,秋季养生要着重注意不要大喜大悲,要符合季节的收敛之气,最好的方式就是爬山登山,登高处望望远方,颐养一下自己的心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就是说在秋冬季,应避免不良情绪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协调作用。所以秋季要多笑,保持心情舒畅。
5.常推拿、微运动
在运动方面,不要大汗淋漓,否则会伤阳气。我们应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行走、自行车等,让自己微微汗出。
结合秋分节气特点,选择合适的穴位做一些自我推拿,起到养生作用。
揉太渊腕(横纹外侧边缘)。拇指指腹轻轻地揉2分钟,可补肺阴;
揉神阙穴(肚脐部位)。手掌放置于肚脐周围,不能离开肚脐部位,做画弧动作。保持手掌和腹部有一股温热感,可温补脾阳。
6. 勿露身、早晚记
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寒邪最易侵袭虚弱之人,而秋季寒邪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露着身子,特别是肚脐部位(神阙穴)。
肚脐及周围的皮下脂肪很少,神经分布广泛,极容易遭受寒邪,如果寒邪侵袭腹部,就会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健康问题。
另外,正如古人总结“白露不露身,早晚要叮咛”,告诫人们秋季早晚一定要不露身,注意保暖,不让寒邪侵袭人体。
俗话说“脚冷冷全身”,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脚部受凉,可能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
7. 少生冷、喝汤粥
立秋之后,不能再像夏天一样肆意地“吃瓜”了,不论是西瓜、香瓜还是菜瓜,再爱吃也得尽量节制,要少吃生冷的食物,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吃粥,明代医家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初秋时节,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对身体很有好处。
特别是吃一些重要成分是粳米或糯米的食疗,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比如百合莲子粥、银耳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等养生粥,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的效果。
最后,小固给大家总结一下要点:早睡早起、注意防寒凉、少吃生冷、保持心情舒畅,另外,再吃一些润肺健脾胃的食物。
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健客价: ¥105用于治疗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健客价: ¥104主要用于脑部,周围血流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8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以及消化不良。
健客价: ¥22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冬季型症,属血热或兼血瘀证。症见皮肤红斑、鳞屑、清润肥厚、瘙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溲黄等。
健客价: ¥60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心胸痹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健客价: ¥12用于治疗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症。
健客价: ¥104抑郁症,焦虑和/或烦躁不安。
健客价: ¥48用于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大部切除后所致的上腹部不适、胀满、食欲不振等。对婴儿吐奶和消化不良性腹泻有良好效果。
健客价: ¥106用于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更年期妇女、老年人、儿童等的钙补充剂,并帮助防治骨质疏松症。
健客价: ¥42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健客价: ¥14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脂肪肝,肝硬化等症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28良性前列腺增生初期,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
健客价: ¥154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纤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等。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55.5用于各种原因的角膜溃疡,角膜损伤,由酸或碱引起的角膜灼伤,大泡性角膜炎,神经麻痹性角膜炎,角膜和结膜变性。
健客价: ¥36.5适应于腰痛、颈肩腕综合征、肩周炎和变形性关节炎。
健客价: ¥160治疗腿部因静脉功能障碍导致的不适(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如腿部的疼痛和沉重感,夜间小腿抽筋,发痒与腿部肿胀等。解除骨及关节于创伤及手术后的肿胀;因经期障碍出现的下腹疼痛及腰痛。
健客价: ¥52.8活血化瘀。用于血瘀气滞,心胸痹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健客价: ¥24.8分清化浊,温肾利湿。用于肾不化气,清浊不分所致的白浊、小便频数。
健客价: ¥19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部刺痛、痛处固定、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健客价: ¥20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脂肪肝,肝硬化等症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42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外伤止血。
健客价: ¥19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解毒敛疮、用于风湿痰瘀阻络、关节肿痛、屈伸不利、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见上述证候者,亦可用于痰毒瘀阻,疮疡不敛,瘰疬痰核。
健客价: ¥39用于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大部切除后所致的上腹部不适、胀满、食欲不振等。对儿童偏食、厌食症,婴儿吐奶和消化不良性腹泻有良好效果。
健客价: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