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中医疗养 > 春季冷暖交替忽冷忽热,受凉之中医艾灸

春季冷暖交替忽冷忽热,受凉之中医艾灸

2018-08-11 来源:福佑中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医针灸专家指出,通常我们在家做艾灸,只懂得让燃烧的艾条围绕着穴位缓慢划圈,但实际上,要想艾灸起到最好的养生效果,还要讲求调火调息。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一语道出了春天忽冷忽热,冷暖空气交替频繁,让人无所适从的特点。气温多变换,忽热又忽寒。衣服要增减,莫令胸背寒,预防得感冒,伤风和肺炎。

《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出“春气在经脉”,即春天由寒转暖,阳气上升,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也日趋旺盛,脉象由冬天的沉脉渐渐变浮脉。春天的气温不稳定,时寒时暖,温度的高低又会对气血产生影响:寒时气血流向内脏;暖时气血浮于体表。这样时寒时暖的天气使气血波动变大,容易引发疾病,或者导致旧病复发。正所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

平素体质虚弱、抵抗力较差、适应能力下降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就更容易患感冒。如果是风寒侵袭,通过中医艾灸,可有有效治疗。

艾灸驱寒

艾灸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第三胸椎和肩胛骨之间,属膀胱经。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

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灸此穴提高正气,驱邪外出。

选择艾条,陈年艾才不伤阴血

艾灸时,对于艾条的选择很有讲究,最好是陈年艾。中医针灸专家解释说,陈年艾不“伤阴血”,艾灸时不痛。

区分陈艾和新艾,可参考下面的方法:陈艾的艾色土黄者为佳,发绿的为当年艾;陈艾气味芳香,当年艾则有一股青草味;燃烧时,陈艾烟气轻柔,袅袅而上,燃烧后留灰白色的灰,当年艾则是一条线笔直而上。最重要的是,陈年艾火不急不燥,柔和通透不烈,使人感觉舒服。

另外,艾灸时需要注意,要以感觉舒服为好,如果艾灸后没觉得好转或心烦意燥,则需要停一段时间。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都不适合做艾灸。

调火调息,能让艾灸效果更好

中医针灸专家指出,通常我们在家做艾灸,只懂得让燃烧的艾条围绕着穴位缓慢划圈,但实际上,要想艾灸起到最好的养生效果,还要讲求调火调息。

所谓调火,即掌握艾灸的火候。虚、寒之证需要补法,就是将艾点燃后使其产生的热缓慢地传入体内,施艾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艾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实、热之证要用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吹火,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入体内,但在艾灸以后不按压施艾部位,其目的是驱邪外出、泻热泻实。所谓调息,即艾炷燃烧一段时间后,受艾者感觉到温度了,开始用鼻子吸气,在艾炷被摘下后,再把气从嘴中缓缓吐出。

调息的诀窍是鼻快吸、气不泄、嘴慢吐,心越静越好。这些都不是自己在家能操作好的,所以建议艾灸最好到中医院进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