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一语道出了春天忽冷忽热,冷暖空气交替频繁,让人无所适从的特点。气温多变换,忽热又忽寒。衣服要增减,莫令胸背寒,预防得感冒,伤风和肺炎。
《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出“春气在经脉”,即春天由寒转暖,阳气上升,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也日趋旺盛,脉象由冬天的沉脉渐渐变浮脉。春天的气温不稳定,时寒时暖,温度的高低又会对气血产生影响:寒时气血流向内脏;暖时气血浮于体表。这样时寒时暖的天气使气血波动变大,容易引发疾病,或者导致旧病复发。正所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
平素体质虚弱、抵抗力较差、适应能力下降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就更容易患感冒。如果是风寒侵袭,通过中医艾灸,可有有效治疗。
艾灸驱寒
艾灸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第三胸椎和肩胛骨之间,属膀胱经。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
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灸此穴提高正气,驱邪外出。
选择艾条,陈年艾才不伤阴血
艾灸时,对于艾条的选择很有讲究,最好是陈年艾。中医针灸专家解释说,陈年艾不“伤阴血”,艾灸时不痛。
区分陈艾和新艾,可参考下面的方法:陈艾的艾色土黄者为佳,发绿的为当年艾;陈艾气味芳香,当年艾则有一股青草味;燃烧时,陈艾烟气轻柔,袅袅而上,燃烧后留灰白色的灰,当年艾则是一条线笔直而上。最重要的是,陈年艾火不急不燥,柔和通透不烈,使人感觉舒服。
另外,艾灸时需要注意,要以感觉舒服为好,如果艾灸后没觉得好转或心烦意燥,则需要停一段时间。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都不适合做艾灸。
调火调息,能让艾灸效果更好
中医针灸专家指出,通常我们在家做艾灸,只懂得让燃烧的艾条围绕着穴位缓慢划圈,但实际上,要想艾灸起到最好的养生效果,还要讲求调火调息。
所谓调火,即掌握艾灸的火候。虚、寒之证需要补法,就是将艾点燃后使其产生的热缓慢地传入体内,施艾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艾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实、热之证要用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吹火,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入体内,但在艾灸以后不按压施艾部位,其目的是驱邪外出、泻热泻实。所谓调息,即艾炷燃烧一段时间后,受艾者感觉到温度了,开始用鼻子吸气,在艾炷被摘下后,再把气从嘴中缓缓吐出。
调息的诀窍是鼻快吸、气不泄、嘴慢吐,心越静越好。这些都不是自己在家能操作好的,所以建议艾灸最好到中医院进行。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3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40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健客价: ¥38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活血化瘀,通络,用于脉络瘀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5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健客价: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