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饮食疗养 > 清暑解毒过夏至——夏至这样吃,最养生!

清暑解毒过夏至——夏至这样吃,最养生!

2018-07-22 来源:悦读中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礼记》中记载了这一时节的物候形景:“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也就是说具体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是夏三月六个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公元前7世纪中国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时间常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

根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也称长至,为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日为一年之中阳气最为旺盛的一天,而后一阴初生。

《礼记》中记载了这一时节的物候形景:“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也就是说具体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日是一年的阳气之极,亦是阴阳转变的日子,古人非常重视这一节气的养生保健,并因此形成了许多的风俗习惯。

夏至

五月初八

夏至日为“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思想,对于素体阳虚、寒伏于内的人于夏至日可进行“冬病夏治”。夏至艾灸与贴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传统的保健方法。

古人在夏至节气养生,在养护身体阳气的同时,亦注重消暑养阴,常常在此时吃冷食、凉食、瓜果。清代文士顾禄《清嘉录》记载:“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俗语。饸饹,即是面食的一种,古称“河漏”,因多用荞面制成,习称荞麦饸饹或荞面饸饹。凉吃荞麦饸烙味汁酸甜辛香,面体爽口清甜,是消夏祛暑的上佳良品。

荞面为荞麦制成,荞麦味甘微酸、性寒,归脾、胃、大肠经。李时珍《本草纲目》言荞麦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并称其有“炼积滞之功”。在夏至吃荞麦饸饹大有好处,荞麦面性寒能清暑解毒,味甘微酸能化阴养津,培护夏至初生之稚阴;佐料汁味辛带酸,既益肺柔肝,符合夏月增辛宜酸的饮食习惯,又能制衡荞麦寒凉伤中之性。根据现代研究,荞麦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有黄酮、蛋白质、脂肪酸、植物甾醇以及矿物元素等活性成分,其主要药理活性为抗糖尿病、抗肿瘤作用。

因此,在夏至时节不妨常常选择荞麦饴饹作为主食,将对身体大有裨益。

夏至饮食应如是

夏至是天地间阳渐减、阴渐生的节点,但是气温却是日渐拔高,“夏至三庚数头伏”,过了夏至后,大约再过二十多日,便是流火的三伏天了。

此时饮食仍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虽然饮食选择清淡,但亦要注重食物的五味调和,以使人心悦情畅,开胃欲食。

此时的佐料与食材选择应省苦增辛多酸。制作方法多以清炖、煸炒、蒸制、凉拌为主。在食材种类的选择上,仍应以五谷为主,可以多食荞麦、豆类。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亦指出:“夏气热,宜食菽(即豆类)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温饮饱食,温地濡衣。”

此外还应以新鲜绿叶蔬菜、时令瓜果等为辅,可以适量佐以瘦猪肉、鸭肉等补气养血、养阴清热的肉类。江南等地有夏至食三鲜的习俗,可以供以效仿。树三鲜为樱桃、香椿、梅子,地三鲜为苋菜、豌豆、蚕豆,水三鲜为螺蛳、鲋鱼、咸鸭蛋。这些食材皆合夏至的养生保健之理。

但是要注意:上述食物多偏寒凉清润,易伤脾胃阳气。现代社会,人们多贪凉喜冷,长期在空调房内生活,过食冷饮冰物等习惯容易导致寒凝内聚,或者素体阳虚之人食寒凉之物更为雪上加霜,因此在饮食取舍上还应以辨体施膳为原则择膳为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