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有体会,现在医院人满为患,每个出门诊的医生一天要看三四十,甚至五六十个病人。这些病人不仅有老人,还有很多中青年。一些原来我们印象中的老年病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病人的年纪越来越小。
为什么现在病人越来越年轻呢?我觉得这是现代人生活方式改变了,缺少了“精、气、神”的缘故。
“精、气、神”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具体是指什么可能就不是太了解了。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精
中医认为,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有先天和后天的分别。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造化生殖之精,通俗地讲,就是娘胎里带来的;后天之精则来自我们的饮食(水谷精微),吃得好、消化吸收得好,后天之精才能充足,才能补充先天之精,保证人体不亏虚。《黄帝内经》中说“得谷者昌,失谷亡”,就是这个意思。
二、气
中医概念中的“气”,既是指物质,又是指功能。物质方面,是指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东西;功能方面,则是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寿亲养老新书》中说:“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由此可见“气”的重要,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输布、津液濡润等生命活动都依赖于气的变化(气化)。身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的运行,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健身运动和导引气功就是非常好的“以动养气”的手段。
三、神
神,是精神、意识、知觉等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和主宰,是生命状态的反映。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目光“炯炯有神”,这就是“神”的表现之一。神的物质基础是精,只有水谷精气充足、脏腑调和,神才能旺盛。《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中医在诊疗疾病时,也常用是不是有神来判断一个人的状态。比如一个人平时很有精神,有一天突然很萎靡、没精神,我们就知道他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
精、气、神是人的“三宝”。如果把人看成是一棵树,“精”是树根,“气”是树干,“神”是枝叶。根系茁壮、枝干中通外直、枝叶繁茂,这样的树木才能成材。精、气、神是一个整体。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气。这三者互相关联,只有精、气、神和谐稳定时,人才能保持健康,才有长寿的基础。
但是,现在的人常常不注重养生,精、气、神受损了也不自知,所以不知不觉中病魔就找上门了。伤了精、气、神,人的底子薄了,身体在对抗病魔的过程中总是打败仗,能不出现健康问题吗?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通过适当的手段把精、气、神补回来,这样才能找回健康。
中医有很多这样的方法,比如艾灸,就可以补元气、通经络、祛病邪。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我们就会拥有强健的体魄,让健康成为我们最大的财富。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3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