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男性也需要关爱:哪些因素与男性自杀有关?

男性也需要关爱:哪些因素与男性自杀有关?

2018-03-15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离异,以及亲子疏远,也可能在男性中造成应激相关疾病及自杀。例如,离异及分居男性自杀死亡的风险是已婚男性的2.4倍。

男性的自杀行为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及医疗问题。男性死于自杀的比例远高于女性;世界范围内,男性自杀死亡的数量为女性的3-8倍。在一些东欧国家,如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及斯洛伐克,自杀的性别差异尤为显著。2014年的美国,调整年龄后的男性自杀率为20.7/100000,是女性的3倍以上(5.8/100000)。

自杀是美国中年男性的无声杀手。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全国自杀死亡数量于1999年至2014年间升高了24%;其中45-64岁男性的自杀率升高了43%,从1999年的20.8/100000升高至2014年的29.7/100000。

一项今年发表于ActaPsychiatrScand(影响因子6.790)的重要研究[1]显示,自杀未遂与寿命缩短有关:JussiJokinen带领的研究小组将自杀未遂者与一般人群的死亡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发生自杀未遂的20岁男性的预期寿命较对照缩短18年,20岁女性的预期寿命较对照缩短11年。对于50岁的男性及女性而言,其预期寿命分别缩短10年和8年。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自杀未遂者死于躯体疾病而非自杀。本项研究提示,曾自杀未遂的男性不仅更容易死于自杀,死于躯体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升高。

人们尚不十分清楚为何男性死于自杀的风险更高,及其潜在的心理及神经生物学机制,导致预防也成为了难题。研究者提出了若干不同的理论,试图解释这一现象,其中很多因素交汇在了一起。以下简要探讨四个观点:缺乏求助行为;社会经济因素;离婚及亲子疏远;睾酮的角色。

缺乏求助

众所周知,感到抑郁焦虑或痛苦时,很多男性不愿意寻求帮助,进而可能导致其容易发生自杀行为。对于男性而言,对心理及躯体帮助的需要与实际发生的求助行为相差很大。很明显,很多社会心理及神经生物学因素与男性低估及否认症状相关。

一个问题在于,对于有潜在自杀风险的男性,好的精神科治疗是否真的有帮助?事实上,部分精神科及非精神科医务人员在面对痛苦、抑郁、焦虑和/或存在自杀倾向的男性患者时,所采用的诊疗方式并不合适,简单粗暴,缺乏同情,仿佛男性出现这些状况是意志品质上的问题。这些医生有时并不去检测男性患者的心境、焦虑、精神病性症状及自杀风险,而当患者存在冲动-攻击行为和/或物质使用障碍时,这种诊疗上的缺陷尤其致命。

另一方面,如果男性患者面对的是受过良好教育或培训的精神科医师,则有望得到更好的专业帮助。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又有多少男性患者能接受到好的精神科治疗?很可能的一种情况是,相当一部分男性患者只能接受到低质量的精神医疗服务,或完全没有机会接受到专业治疗。

社会经济因素

有研究者提出,男性的自杀行为可能与社会经济因素如收入及社会地位相关。一旦遇到经济困难时期,男性对自杀的易感性升高——基于传统观点,男性应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不能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可能对男性造成很大的压力。并且,无业及贫穷也常常与家庭问题、抑郁、焦虑、无望、无助等相关。这些因素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将男性推向自杀的悬崖。

今年的另一项研究[2]显示,学业表现与童年期智商(IQ)可预测未来的自杀行为。AlmaS?rbergWallin等探讨了学习成绩与中年之前自杀行为的相关性,以及这一相关性是否与认知能力,如IQ之类的指标相关。研究者发现,16岁时学习成绩差是成年早期后自杀未遂的强预测因素,而IQ与自杀未遂的相关性由学习成绩所介导。高中时学习成绩不佳降低了日后接受高等教育及培训的机会;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同伴相比,学习成绩差的男孩更难找到及维持工作,升高了无业及工作不佳的男性自杀的风险。

离异及亲子疏远

离异,以及亲子疏远,也可能在男性中造成应激相关疾病及自杀。例如,离异及分居男性自杀死亡的风险是已婚男性的2.4倍。

家庭破裂可能造成很多问题,包括与子女疏远。亲子疏远通常指父母分居或离婚状态下,孩子坚决地站在自己喜欢的一方,而否认与另一方的关系,即便并不被法律所认可。分居或离婚后,很多父亲与一个甚至全部子女长期失去联系,也可能抑郁,甚至发展出自杀倾向。

睾酮

多项研究认为,睾酮可能与男性自杀行为有关。然而,睾酮在自杀神经生物学中的角色仍不明确,潜在机制可能包括:1.通过特定的脑神经机制,直接影响自杀行为;2.影响攻击性,进而影响自杀行为;3.影响心境,进而影响自杀行为;4.影响认知,进而影响自杀行为。

对于老年男性,睾酮水平过低可能与自杀行为有关;对于青少年及年轻男性,睾酮水平过高可能与自杀行为有关。本文作者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血睾酮水平可能与女性自杀行为有关,双相障碍女性患者基线睾酮水平较高可预测随访2.5年内的自杀未遂。

结语

男性没那么坚强,男性也需要关爱。自杀是男性健康的大敌,甚至达到了流行病的程度,而研究者与医生对男性自杀流行病学及预防策略的探讨也上升到了伦理学的高度。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我们需要了解更多。我们有道德上的义务,去帮助这些男性,以及爱着他们的女性和孩子。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