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觉”是指在子时和午时入睡。子时是从23时到次日凌晨1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子时之前入睡有利于养阴。午时是从11时到13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午睡有利于养阳。可见,睡“子午觉”能调整阴阳,其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子时胆经当令。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养胆经的最好办法就是睡觉。中医讲,“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在子时前就寝,胆汁可得到正常的代谢,胆的功能正常,大脑的决断力也就强了,早晨醒来后脑子会很清醒,做起事来效率也高。如果长期过子时不睡,就会耗伤胆气,人的胆子小,做事犹豫不决。
午时心经当令。此时午睡半小时,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能养心。心经旺盛,可推动血液正常运行,使人充满活力。如果午时强迫自己驱除睡意,继续工作,则易耗伤心血、心火上炎,导致心烦失眠,反而影响工作效率。
睡午觉注意以下几点:
1.不论天气冷热都要在肚子上盖一点东西;
2.不要在有穿堂风的地方休息;
3.睡前别吃油腻的东西;
4.午休不要趴在桌上睡,应该舒服地躺下,最好头高脚低,向右侧卧。
人在睡眠时,心率相对缓慢,脑血流量少,脑细胞兴奋度降低,但它并不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专家表示,午睡时循环系统处于低动力状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能会产生发病的情况。
以下几种人不适宜午睡:
1、年龄在64岁以上,且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
2、血压过低的人;
3、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常出现头昏、头晕的人。
此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发病的诱因很多,如气候、情绪、饮食、睡眠等。午睡只是睡眠中的一种因素,而前几种因素比起午睡更应引起重视。
“糖友”午睡不可“循规蹈矩”
糖尿病患者在餐后的确不宜马上就午睡。因为糖尿病患者在餐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内的血糖值会很高。吃完饭马上就睡觉,葡萄糖得不到消化利用,很容易让血糖再升高。
“糖友”午餐后适当活动半小时,然后再小睡一会儿,最多不要超过一小时。
午睡超过1小时会增高血糖,也让人更觉乏力,而进食后马上睡眠不利于消化,所以最好在午餐后15分钟再安排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