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网友在“值乎”上问,“需不需要补维生素”?“卵磷脂该不该吃?”经济发达了,闲钱多了,不补养就觉得愧对自己。要是放在过去,为了保佑平安,人们会攒钱修庙,现在不修庙了,就用补养品代替修庙时的祈愿。
西医没有进补概念
其实,“补养”这个概念,不是来自维生素、卵磷脂所在的西医,而是来自中医,补养是中医治疗的八法之一,针对的是身体的各种虚损。西医没有补养的概念,即便有输血和补充维生素的理论,但补进去的东西,也和中医完全不同。
贫血严重,维生素缺乏时,西医会输血,会给维生素。中医不是,无论是中医的气、血、阴、阳,还是补血补阴的药物食物,都不能明确到某个元素,某种物质。所以,西医在搞清楚缺什么了之后是直给,借用一句古语,西医是“给人鱼”,你没鱼吃了,我直接给你鱼。补血的中药未必含铁,即便含,浓度也非西药可比。比如阿胶,它之所以能补血,是因为启动了身体的造血和用血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输血过多或者补铁过多会引发问题,因为多量的铁会导致衰老,而阿胶多吃却没什么问题,因为中医是“授人渔”,你没鱼吃了,我教你钓鱼,你学会了之后可以按自己意愿钓鱼,吃鱼,中医给药,是让身体自己做主,而身体的智慧远在人脑想象之上。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因为中医以哲学为基础,孔子的那句“君子不器”很清楚地表达了中医:中医不把人体当机器,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补养,就是用补药调遣出身体自身的能力,让身体自己找平衡。从这个角度上说,进补这个概念,只适合中医药,如果把这个概念用在补充维生素卵磷脂等单纯元素上,就会出问题。
比如一个人,皮肤粗糙,眼睛干燥,可能是因为缺少脂溶性维生素导致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补充,但脂溶性维生素必须遵循剂量,因为它们不像维生素C、B等,是水溶性的,就算偶尔吃多,可以马上随尿排出,脂溶性维生素过多,会沉积在肝脏中,而且代谢缓慢,会导致蓄积中毒。
中医进补比西医进补更有效
但如果这个人去看中医、吃中药,可能会用到枸杞,山药,深究其作用原理时发现,它们也含有脂溶性维生素。但是,很少有吃这些中药中毒的,一来,没有提纯,所以浓度不够,但是浓度不够却也带来了高浓度维生素的效果呀!二来,它们除了含有脂溶性维生素,还有其他物质,这些往往在后者逐渐被发现:或者是增加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或者减少消耗……总之,一直都在策应被西医明确了成分的直给元素,也就是这种策应,避免了补充中的中毒可能。而这种策应就是身体的自我调节的本能,但无论是维生素还是卵磷脂的直给,都剥夺了身体这种参与的机会,缺了这条保护之后,中毒自然容易发生。
因此,如果你一定要进补,最好的办法是根据体质用中药进补,而不是把西药的营养添加剂当做补品。如果你无法理解中医药的诸多优势,至少可以明白一件事:中医看病养生,向来不把人体当机器,它的用药,自然也不像修轮胎、换螺丝那么机械。
用于满足妇女怀孕时及产后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额外需求。 预防孕期由于缺铁和缺乏叶酸引起的贫血。
健客价: ¥82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健客价: ¥159膳食补充品。
健客价: ¥214用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
健客价: ¥56抗氧化。
健客价: ¥142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健客价: ¥106补充B族维生素。
健客价: ¥86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
健客价: ¥84补充维生素C。
健客价: ¥92抗氧化。
健客价: ¥242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额外需求;并预防妊娠期因缺铁和叶酸所致的贫血。
健客价: ¥240用于满足妇女怀孕时及产后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额外需求。 预防孕期由于缺铁和缺乏叶酸引起的贫血。
健客价: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