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中心 > 康复理疗 > 因药致聋女孩无声诉说,催泪亿万家长

因药致聋女孩无声诉说,催泪亿万家长

2017-09-04 来源:IHF国际康复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利用他们熟悉的动物,能够使其产生足够的兴趣。利用课件、手偶、“演唱会”等形式,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在活动中围绕听辨、模仿拟声词来进行,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5岁女孩无声公益片:催泪亿万家长

  9月6日,央视首次播出了一则儿童安全用药的公益宣传片。年仅5岁的女孩付浠诺用手语讲述了自己3年前因用药不当而至聋的经历:

  三年前,我发高烧

  用药不当后,我的听力越来越弱

  我知道声音都在我身边

  我很努力听

  不过就是听不到

  妈妈,我怕!

  原版公益片视频,请点击“播放”观看。

  这段3分钟短片让不少人了解到,不安全用药导致少儿突聋并非只是影视剧里赚人眼泪的悲情桥段。而且,浠诺的故事不是个案。

  因用药不当,中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陷入无声世界,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受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另外,每年约7000名儿童死于用药不当,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在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群中,儿童占1/3。

  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

  儿童是迅速生长发育中的群体,儿童生理解剖与成人不同,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物反应性亦有差异。同时一些在成人少见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再儿童身上出现,甚至是严重的不良反应。

  早产儿、新生儿时期由于某些生理物质缺乏,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成年人搞。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肝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全,可使某些药物的代谢减慢,易引其蓄积。

  临床上已知的耳毒性药物已达到100余种,例如:利尿剂、抗肿瘤的药物;还有某些中药,例如含有乌头碱的药物和一些含有重金属的中药使用不当也可引起耳聋。但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还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这些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等。

  有数据表明,药物致聋对儿童的损害更大,因为成人失聪后还能说话,但儿童往往在会说话之前已被损害,家长容易忽视,往往在小孩不会诉说或表达不好时才意识到。

  防患于未然

  在国家明确禁止儿童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之前,家长也要有意识地避免给孩子乱用抗生素。孩子感冒发烧,一些家长动不动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导致副作用相对较小的青霉素产生耐药性,医生不得不选择具有耳毒性的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专家提醒,儿童应慎用抗生素,当不得不使用耳毒性药物时,应随时观察有无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发现听力损伤,要积极治疗

  出现药物性耳聋后,要积极进行治疗。但是药物的治疗效果非常令人不满意。

  对于极重度或者全聋的患者,可以早期植入人工耳蜗,都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对于这些患者,如果听力损失是属于中重度,可以戴助听器。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音乐康复治疗”引起了小编的浓厚注意。

  一般来讲,正常幼儿听一遍音乐,就能够知道音乐里的内容,而对于听障的孩子来说难度会比较大,因为听障儿童的倾听能力及对声音的感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干扰因素,所以培养听障儿童的倾听能力需要一个过程。

  音乐康复治疗会先以童谣、歌唱的形式引导他们学习倾听,适当加入动作、夸张情态辅助理解,在初步感知音乐内容之后,再播放音乐,让他们听,逐渐培养起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音乐具有速度、音准、力度、旋律和音色等要素。有目的、有步骤地改变这些要素,音乐就可以成为训练听障儿童感知,辨别声音的素材。如用一种乐器弹奏同一段乐曲,改变乐曲的快慢,高低或长短等特征,让儿童感受之间的不同并加以辨别,训练听障儿童对同韵母不同声母词语的辨别。

  音乐治疗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早在1974年,"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就成立了;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开展了音乐治疗,50多所大学设立了音乐治疗教育;音乐治疗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20世纪80年代前后,音乐治疗逐渐传入中国,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协会成立。迄今为止,国内已有约20所学院开设了音乐治疗课程。

  音乐治疗传入我国后,一些专家和学者相继在特殊教育领域开始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听障儿童打击乐器活动

  打击乐器发声方式简单,便于操作,是听障幼儿较容易掌握的。儿童的大肌肉和小肌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拟人化的情境中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的参与,感知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掌握打击乐器演奏方法,培养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听障儿童音乐剧角色表演

  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利用他们熟悉的动物,能够使其产生足够的兴趣。利用课件、手偶、“演唱会”等形式,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在活动中围绕听辨、模仿拟声词来进行,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研究发现,患儿在音乐诱导下,全身肌肉放松,注意力集中,能更好地配合常规护理和音乐治疗中的语训内容,最后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虽然由于听力障碍,听障儿童在听取音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他们也是儿童.也会对音乐有天然的兴趣与喜好,音乐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可缺少的“营养”。

  希望从事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一线教师、研究人员可以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广泛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提高听障儿童康复质量的新方法。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