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和预防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本人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影响生活治疗,影响患者的家庭或者职业功能,并且抑郁症自杀风险很高
精神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患者在患病后要尽早的治疗,不要忽视任何细节。在我国,至今流传着不少治疗精神病的民间偏方。
研究中,抗抑郁药的使用时间<1年似乎与体重增加无显著相关性;然而,这一结果可能与数据不完整有关,须谨慎解读。此外,本项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进而难以就因果关系得到确切结论。
本项研究为首项探讨失眠治疗针对抑郁症状的效应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尽管研究间的异质性很高,但通过结果仍可看到,治疗失眠不仅有助于改善失眠本身,也能“捎带”改善共病抑郁症状,且ES较为可观。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病程多迁延,约占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约一半的患者最终结局为出现精神残疾,给社会及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负担。
药物治疗无效时的处理: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有限或仅能获得一过性的改善,药物相互作用也可能干扰治疗效果。当规范的药物治疗无法获得满意效果时,应将认知行为干预作为添加或替代的治疗手段。
第一项研究纳入了108名中度PPD患者,基线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20-25分。其中,54名受试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60小时的brexanole静脉输注治疗,剂量为90μg/kg/hr,另外54名受试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
研究者很早就认识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躯体疾病的风险远高于一般人群,进而造成显著的早亡现象——相比于一般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期寿命缩短15-20年。患者不良的躯体健康状况常被视为疾病的继发效应。
研究者指出,随着NET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不断增加,抗抑郁药的使用必将在NET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相关指南对NET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的安全性方面尚存很大不足。
研究者假设,抗抑郁药使用的增加可能是肥胖流行的促成因素之一,但正如结果所示,抗抑郁药使用、抑郁症与体重增加之间的关系异常复杂,仍需要投入更多研究、开发更为适合的动物模型,以验证上述假设并阐明机制。
Huybrechts表示,尽管使用喹硫平和奥氮平者相对风险的升高幅度看上去很可观,达到28%和61%,但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绝对风险仍然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