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怎样开导抑郁症病人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本人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影响生活治疗,影响患者的家庭或者职业功能,并且抑郁症自杀风险很高

治疗精神病的民间偏方

精神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患者在患病后要尽早的治疗,不要忽视任何细节。在我国,至今流传着不少治疗精神病的民间偏方。

最新发布
2018-06-13

老年抑郁的药物治疗

老年抑郁(Late-lifedepression,LLD)对患者、患者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例如,对患者个人而言,LLD可升高5年内罹患痴呆尤其是血管性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风险,还可升高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及死亡率,以及酒药滥用的风险。

2018-06-13

抗精神病药不可回避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日益受到精神科医护人员、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关注。这一副作用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减弱多巴胺对催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有关[2]。

2018-06-13

抑郁症伴发的疼痛症状:双通道药物疗效一定更好

抑郁症常伴有躯体症状,尤以疼痛症状为著,不同学科或研究角度会给出不同的定义。医学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UPPS)可为抑郁症的症状,也见于其他疾病。

2018-06-13

不认真吃抗抑郁药,到底有哪些危害?

总医疗费用包括药物费用及诊疗费用。三项研究结果各异,其中一项(n=14,190)不依从者更高,另一项(n=488)依从者更高,第三项(n=22,947)两组无显著差异。

2018-06-13

曲唑酮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全球首项meta分析

目前,治疗失眠症主要有两种方式: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尤其是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治疗慢性失眠的一线疗法。但是,由于缺少训练有素的治疗师和病人的依从性较差,使得CBT-i在临床上应用受限。

2018-06-13

轻度抑郁不适合用抗抑郁药

只要是抑郁症患者,无论基线严重度如何,均可从抗抑郁药治疗中同等获益,即与使用安慰剂时的治疗反应差异相当。该结果与此前一些研究相吻合,甚至包括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针对抑郁症疗效的研究。

2018-06-13

破除用药疑虑,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赢得长远获益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更重视药物的急性期的疗效,而忽视药物的安全性及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医生在急性期更偏好使用口服药,而忽视长效针剂的使用。

2018-06-13

针灸治疗抑郁:传统医学遇到新挑战 |

针刺疗法在中国、日本及韩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及实践经验。近年来,由于缺乏循证学证据,针刺疗法饱受科学界质疑,很多人认为其疗效主要来自安慰剂效应。幸运的是,这一状况正在逐渐好转,相关高质量研究已陆续获得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认可。

2018-06-13

儿童青少年抑郁的潜在独立诊断标志物

目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由于心理治疗目前在我国尚不普及,加之对重度抑郁患者疗效有限,因此抗抑郁药物仍然使用广泛。

2018-06-13

超晚发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首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安全性方面,氨磺必利组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受试者比例似乎高于安慰剂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为感染及锥体外系反应。研究中有5名受试者死亡,但均与治疗本身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