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家长要知悉 看黄片容易诱发性犯罪吗?

家长要知悉 看黄片容易诱发性犯罪吗?

2019-02-25 来源:茶壶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七成美国人认为色情作品是有害的。同样,美国网络搜索的大数据显示,大约每4次搜索中就有1次是与色情相关的搜索。

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物品(含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8条)。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363条)。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363条)。传播淫秽物品,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法》第364条)。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9条),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364条)。

先用法律条文镇楼,以确保绝对的政治正确。

法律禁止黄片传播,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相信色情作品容易诱发性犯罪。

真的是这样吗?

咱就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一说看黄片容易诱发性犯罪吗?

少男启蒙老师一:苍井空

2007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七成美国人认为色情作品是有害的。同样,美国网络搜索的大数据显示,大约每4次搜索中就有1次是与色情相关的搜索。

在国内,我们从小到大都感受并接受着对“很黄很暴力”的谴责态度。“黄片会让人学坏”几乎是内化于所有人思想中的刻板印象。

这也是文化和社会道德的一种沿袭——即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但这不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9年了,不知当年新闻联播中的那个小女孩今何在?

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做色情作品与性犯罪关系研究的人很少,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为此努力付出着。

夏威夷马诺大学的学者戴尔蒙发现,色情作品变得越来越普遍时,性犯罪的发生率不升反降。戴尔蒙解释道:“观看色情作品时,人们会通过手淫来释放自己的欲望,我想这不仅对男人有效,对女人也有效。通常一个人手淫并得到高潮体验之后,他们对性的欲望就不会那么强烈。因此,人们就没那么蠢蠢欲动,那么想出去做些违法的事情了。”

黄片扮演了一个宣泄的角色。

少男启蒙老师二:波多野结衣

而现实也在印证这个结论。

上世纪60、70年代,丹麦、瑞典和西德相继放开了对情色作品的限制。经过近30年的跟踪调研,这些国家的性犯罪率并没有因为情色作品的激增而上升。

事实上,性犯罪率反而下降了。

那为什么法制节目里经常出现“某某因看了黄片不能自持,出门性侵”的桥段呢?

德国农场两匹马遭男子性侵,他究竟看了个什么片儿?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员玛拉姆发现,色情作品对一般的男性而言没有多大影响;但对于那些高风险男性而言,色情作品可能会增加他们的侵略性。比如,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男性,接触色情作品可能会增加他们性暴力的风险。

换言之,那些看了黄片而发生性犯罪的男性本身就有高度性侵犯倾向。观看色情作品并非诱发他们实施性犯罪的原因,更可能是他们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

那么,未成年人会不会受到不良影响呢?

目前,有关色情作品对未成年人影响的研究十分有限,尚没有比较科学和权威的研究结论。不过,参考各方面的经验,还是不要给未成年人完全放开色情作品的好。毕竟他们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三观体系,而且谁也不愿意冒着失败的风险,拿自己的孩子去做实验。

少男启蒙老师三:小泽玛莉亚

既然如此,要不要放开对黄片的限制呢?

大厨我不是一个对“非黑即白”存有执念之人。相反,还比较认同一些无伤大雅的“灰色”存在的必要性。若这样都不行,就搞分级制度吧。

道德在变化,现在我们许多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放在100、200年,甚至十几年前,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就如一位心理学老师所说的:“那些荷尔蒙满溢的小伙子连看个黄片都不被容许,难道要逼他们到街上去发泄么?”

相信社会会越来越成熟,人们会越来越宽容,法律会越来越尊重人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