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强迫抑郁 > 精神分析看抑郁:生命在于运动

精神分析看抑郁:生命在于运动

2018-06-09 来源:匡衡·心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抑郁位:而随着婴儿的整合能力的发展,原来好坏分明的客体,会被整合到一个人的身上,比如母亲。也就是母亲既可以是坏客体也可以是好客体。

客体关系之母梅南妮.克莱因在研究婴儿的自我发展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

克莱茵用“位置”(position)取代弗洛伊德的“阶段”(stage)

偏执-分裂位:偏执的核心是指婴儿的迫害性焦虑,而分裂的核心是指防御。也就是说,婴儿最初使用分裂这种防御机制来防御迫害性焦虑。

克莱茵认为弗洛伊德提出的破坏性冲动会引发婴儿的迫害性焦虑。冲动所带来的攻击性指向了自身,因此人持续终身的问题就是摆脱这种偏执焦虑

而最初,婴儿摆脱这种偏执焦虑的方式是将一部分攻击力投射到外部世界,形成“坏乳房”使得婴儿感觉到恶意是来自外部世界。

同时力比多冲突,也就是跟快乐,欢愉有关的冲动,也会被投射到外部世界,以形成一个“好乳房”。

这样一个外在的好坏分裂的世界就诞生了。也就是客体关系里常说的好坏外部客体。由于好坏泾渭分明,因此“好”得以保存下来。

在这个位置的核心感觉是焦虑。

抑郁位:而随着婴儿的整合能力的发展,原来好坏分明的客体,会被整合到一个人的身上,比如母亲。也就是母亲既可以是坏客体也可以是好客体。

而婴儿的破坏冲动会引发婴儿的恐惧和担心,担心破坏细性冲动所引发的针对“坏客体”的愤怒,会连同“好客体”一同摧毁掉。因为这时候好坏客体已经被整合到了同一个人身上。

对婴儿来说,在摧毁了挫败的提供者(坏客体)的同时,也摧毁了美好的提供者(好客体),因此婴儿开始为伤害母亲产生罪感,于是力比多冲动会引发婴儿产生修复幻想(竭力修复损害,是的母亲再度完整起来),由此也进入抑郁心位。

由克莱因的偏执-分裂位置和抑郁位可以看到,人的成熟过程,其实是一个从偏执-分裂走向抑郁的过程。

也即是说抑郁是不可避免的。

比昂的拓展:人终其一生都是在这两个位置之间来回滑动。

比昂针对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则提出了人终其一生都是在这两个位置之间来回滑动。

也就是说不断从焦虑走向抑郁,在从抑郁走向焦虑,来来回回这个过程。

换句话,人的成长或成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分裂和整合的过程。而在这样的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人对事物的理解也越来越趋向丰富,深刻和整合。

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焦虑和抑郁还是常态。

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刚进新公司工作,会不可避免的焦虑,从身份上来讲,其身份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对新的公司环境不熟悉,对人事的处理上陌生等等。当经过一段时间,随着对公司环境熟悉和了解,人的焦虑会慢慢降低,但抑郁程度则会上升。比如会感觉工作起来没有刚开始那么有激情的,但显然,会逐渐感觉到抑郁。

因此对一个人来说,要继续成长,得回到偏执分裂位置,然后形成新的整合,再次进入到抑郁位置。

而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解决抑郁一个角度:将抑郁当做人自我发展的一个位置,而不是纯粹的一种病理特征。

将抑郁归结于一种病症,会因为片面强调消极的一面和病人的身份,使人陷入无力无助的束缚状态。

抑郁,是一个人成熟的一种状态,有其成熟稳定的一面,同时也会有其束缚的一面。因此如果从发展眼光来看,要走出抑郁的最好办法是,暂时性的回到焦虑状态,然后再回来,形成新的稳定状态,回到抑郁状态。

通过这样一来一回,人对事物会产生新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会比上一次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刻。

也就是人活在不断的创造之中,即所谓的生命在于运动。

也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