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恐惧焦虑 > 甜蜜的负担——孩子有分离焦虑怎么办?

甜蜜的负担——孩子有分离焦虑怎么办?

2018-06-06 来源:辽宁省沈阳脑康中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首先是父母要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共同参与,调整家庭教养方式,改善家庭气氛和环境,帮助家长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对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程度。

每天一到幼儿园门口,我们总是能看到各种分离百态,也让大家感受了分离焦虑给妈妈、宝宝带来的尴尬和难受。分离焦虑,让妈妈感受到宝宝对自己独一无二的依恋和爱的同时,也被“甜蜜的负担”束缚着。

分离焦虑到底是怎么回事?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照看者,特别是和爸爸妈妈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分离焦虑有两个高发期:一个从7月龄左右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的迹象,通常到18个月时会达到最高峰;另一个则是3岁刚上幼儿园的这段时间。

一般来说,跟妈妈分开后的孩子发生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号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断续哭泣,动作、吵闹减少,不理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但是想起妈妈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或者哭泣。

分离性焦虑有以下的主要表现

1.因不愿离开依恋对象而不想上学或拒绝上学或没有依恋对象陪同绝不外出,宁愿呆在家里;

2.没有依恋对象在身边时不愿意或拒绝上床就寝;.反复做恶梦,内容与离别有关,以致夜间多次惊醒;

3.与依恋对象分离前过分担心,分离时或分离后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社会性退缩;

4.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反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但无相应躯体疾病。

分离性焦一般发生在6岁在前的儿童,其依恋对象大多为父母或者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人,如奶奶和外婆等。

这种心理障碍一般都主张早点得到治疗,以免以后给他们的人格或心理方面造成新的障碍。

分离性焦虑的心理治疗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父母要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共同参与,调整家庭教养方式,改善家庭气氛和环境,帮助家长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对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程度。

比如,是否有溺爱现象,是否有过于表达了对孩子关心的方式,因为这些都会使孩子产生不正常的依恋。

其次,有决心改变父母教育的方式,如每天与孩子的接触都要有的减少,如减少见面的机会,减少打电话的次数,并要持之以恒。

当然这种下这种决心是要勇气的。

第三,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接触,在交流中减少对父母或其他人的依恋。

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让其他勇敢的孩子成为他的榜样,而大人们不失时机的表现和鼓励他的表现。

最后,当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