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精神障碍 > 关注儿童抑郁,不断年轻化的抑郁症!

关注儿童抑郁,不断年轻化的抑郁症!

2018-05-01 来源:喜恩精神专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小惠从小很优秀,得到的表扬多,自我要求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弱,性格比较敏感。上初中后,逐渐感觉到班上其他同学也很优秀,慢慢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逐渐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也不愿和父母、同学交流,进而产生了抑郁情绪。

现代社会,由于竞争压力大,生存环境复杂,很多疾病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心理疾病同样如此。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则实例了解下,未成年人患抑郁症的情况。

小惠是一个15岁的女孩,上初三。从小成绩很好,喜欢唱歌和跳舞,妈妈说,小学时对小惠的学习生活从来没操过心。升入初中以后,妈妈发现小惠变了,在家里常发脾气,不愿和父母交流,常反锁门,长时间玩手机。小惠的父母以为孩子长大了,到了青春期,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可是这学期开学后,老师找小惠的父母谈话了,反应小惠这学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趴在桌上睡觉,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下降了。爸爸妈妈回家和小惠沟通,小惠反应很激烈,情绪激动,放声大哭说自己“变笨了”,不愿意上学!妈妈发现小惠的异常,就追问小惠,小惠说自己升初三以后就心情不好,学习压力很大,自己没有以前聪明了,找不到任何快乐,甚至想到了死。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带小惠到心理科就诊。心理医生了解小惠的情况后,和小惠及其父母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并给小惠做了相关心理测试,最终小惠被诊断为患上了抑郁症。

小惠从小很优秀,得到的表扬多,自我要求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弱,性格比较敏感。上初中后,逐渐感觉到班上其他同学也很优秀,慢慢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逐渐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也不愿和父母、同学交流,进而产生了抑郁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难过的时刻,但抑郁症却是一种显著的难过感觉,活动兴趣的减弱,最终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严重的会导致自残和自杀行为。而少年儿童也会罹患抑郁症,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常常伴有或发展出其它问题,如:进食障碍,焦虑睡眠障碍、学习障碍或物质滥用等。目前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越来越常见,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学龄前孩子也会得抑郁症,不过更多诊断为抑郁症的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儿童抑郁症往往通过与其年龄有关的各种行为问题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学校老师常忽视了孩子的抑郁表现,而延误了病情。当孩子出现以下行为的改变,并持续2周以上需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1、情绪上的改变。孩子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少语、有时无故哭泣、易忘事、自觉反应变慢了、喜独处、经常自责。对平常喜欢的活动也不再有兴趣。严重者可有自伤及自杀冲动。

2、行为上的改变。行为与过去判若两人,过去很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顶嘴、不听话、表现易激愤和冲动,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的关系逐渐疏远等。

3、躯体上的改变。孩子在躯体方面可表现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痛、胸闷、腹痛、乏力。

儿童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自身性格、家庭因素和应激生活事件等。

1、调查显示,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儿童比普通儿童更易患抑郁症。

2、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适应能力差、敏感、承受挫折能力差、自我要求过高、过分追求完美、情绪不稳定的儿童,更容易产生抑郁。

3、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或是对子女娇惯溺爱,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此外,家庭破裂也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

4、儿童抑郁症的产生也与应激生活事件有关,如亲人的离世、生活环境的改变、与好朋友分离、老师教育方法不当等。

家长要正确认识儿童抑郁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过分纵容或苛责孩子,应根据孩子的自身能力和兴趣培养他们,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增进他们与同龄人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运动,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