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死亡与丧失抵不过我们的爱

死亡与丧失抵不过我们的爱

2018-04-09 来源:明超医生心理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面对死亡这个真实的过程中,大人淡定,孩子就淡定;大人回避、恐惧,孩子就无法学会面对。孩子从中学到的,不是道理,而是态度。我们只需依着生命的脉络与温度,许它灼灼长成草的翠或者花的艳。

又是一年清明时,空气中多了几分沉重,这是一个民族关于死亡、丧失、哀悼的重要仪式。

 
-01-
 
诗人、哲学家泰戈尔:没有人永远活着,没有东西可以经久。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生与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死亡,可以带走生命,但是带不走至亲在我们心里的痕迹,
 
带不走我们的爱。
 
-02-
 
死亡,必然会带来分离,必然带来丧失,带来悲伤、难过。我们不但要知道这些,还要面对现实的丧失,面对分离的悲伤。我们害怕离别,是因为我们害怕,爱会因离别而消逝。但是,爱,依然可以从心里活出来。如果我们住在彼此的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在生死面前,好好活着、好好去爱就是最好的事情。
 
-03-
 
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死亡只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步,而我们给它赋予了不可言说的恐怖色彩。有时候,孩子在讲述死亡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考虑一件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更让她恐惧的事情。我们成年人常常会善意的欺骗:他睡着了;他要去很远的地方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还会醒来吗?他要去哪里呢?他是不是不理我了?成年人的搪塞回避,或不切实际的作答,只会加深孩子的不解及恐惧。特别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养育者)便是孩子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死”了,怎么办?无法想象。所以,当孩子在谈论死亡的时候,孩子谈论的很可能是:他们需要的爱还在不在。

04
 
忌讳,往往伴随着恐惧。对于“死”的理解,有时候我们成年人也是不一样的。记得去年妹妹家里养了多年的宠物狗贝贝老死了,当时外甥女米多在外地已上大学二年级了,已成年,但是作为父母,还是选择先不去谈及这个话题,其实无论我们怎么样去回应或引导子女,她们都会感受到成年人传递过来的焦虑与恐惧。而成年人从容坦然的态度,可以让孩子无法承受的情感体验得到抱持,多次反复之后,孩子便可以在成年人身上学会,面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面对死亡这个真实的过程中,大人淡定,孩子就淡定;大人回避、恐惧,孩子就无法学会面对。孩子从中学到的,不是道理,而是态度。我们只需依着生命的脉络与温度,许它灼灼长成草的翠或者花的艳。
 
05
 
分享:绘本《跳舞》描绘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从小喜欢跳舞的女孩,在从小到大的舞台上,爸爸都在背后、台下,默默地、微笑地注视着她,开心为她鼓掌。女儿渐渐长大,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父亲的脸上泪光闪闪,但依然充满了笑容。过了许多年,爸爸老了病了,女儿回来看望父亲,为他跳舞。可是,爸爸的生命快要走了。女儿在爸爸的耳边轻声地说:“这么多年来,我在许多地方,跳舞给许多人看,可是在我心中,每一次舞都是为你而跳的,如果失去你,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跳舞了……”爸爸摇摇头说:“你一定要继续跳下去,虽然你看不见我,可是不管你在哪里跳舞,我都会一直看着你。”因为,无论父亲在哪里,爱,会一直在女儿的心里。
 
死亡,可以带走生命,但是带不走你在我心里的痕迹,带不走我们的爱。如果我们可以放下对死亡的恐惧,孩子便会在我们身上学会对生命的热爱。
 
-06-
 
当你充分地活着,活在你和世界、你和他人的正向关系里;当你对活着充满热情和好奇,就算某些时候你为存在的孤独和虚无感到悲伤,生命仍然信任你,任你摆弄;当你和生命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你不强求它,它也不逼迫你,你们彼此承认和拥有对方,死亡又算什么?带着生命去死,但愿我们都是。我们害怕离别,是因为我们害怕,爱会离别而消逝。但是,爱,依然可以从心里活出来。如果我们住在彼此的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死亡,结束的是生命,而不是我们之间的爱。勇敢地直面我们生命里那些丧失与悲伤,尽管那很困难。因为每个人终将都会是自己的拯救者。当我们能够直面生命中的这些痛苦,去哀悼完那些终将到来的丧失之后,我们将会重新变得自由而充满力量。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分享一下:
 
“那些未曾哀悼的丧失,就如吃错的药,多年后毒副作用缓慢升腾。丧失了东西你会心痛,心痛的是你以为对那件东西付出的情感也会随之而去。别忘了,你的心,还在。因为有死亡这个终点,所以生命的过程才有意义。”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一个精神支点,来支撑内心的强大,来跨越生活的沟坎,就可以最终走出云开月明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