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关注 > 案例解读 > 妻子的离去使他患上精神分裂,做出的举动危害着周边人

妻子的离去使他患上精神分裂,做出的举动危害着周边人

2017-09-09 来源:天津圣安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精神病发展的其中一个通路即为低自我概念及低自尊,进而导致病态认知。很多精神病患者存在低自尊,低自我概念则与带有消极内容的幻觉妄想相关,而孤独感则可强化上述现象。

  孤独真的容易导致精神病吗?四川省达州市某县的一个村,一痴情男子因妻子离家出走而患上精神分裂症,时不时祸害附近村民,更曾棒打八旬老父亲……

  幸福家庭遭遇不测

  47岁的王某元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与80多岁的父母居住在一起。1998年与同乡一女青年结婚后,生育了一个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这一家人的生活。在女儿刚满两岁的时候,妻子突然不辞而别离家出走,让王某元感到十分伤心。王某元经多方寻找无果,渐渐变得抑郁寡欢起来,时常胡言乱语、乱扔东西。后经医院检查发现,王某元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得知王某元患有精神疾病后,周围邻居开始变得不安起来,担心其行为失控而伤害他人。于是,邻居们不敢到王家窜门,路上遇到王某元也躲得远远的,更担心孩子接近王某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王某元虽先后两次被送往医院治疗,但仍时不时地犯病发狂。

  儿子棒打老父亲

  近年来,王某元的父母虽已年过八旬,但仍不敢让王某元独自生活。

  4月12日,王某元的父亲在家门前院坝里用拐杖驱赶鸡鸭时,一不小心碰到了王某元,王某元便问其父亲“为什么要打我”。

  其父亲回答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不注意碰到的”,便继续持拐杖驱赶鸡鸭。孰料,王某元突然从院坝里拿起一根木棒,猛地朝父亲身上打去。

  其父亲年老体弱,躲闪不及,被连续打了几下后,才从儿子棍棒下逃脱。父亲头部被打伤,头皮破了一条口,所幸伤势不太严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某元从此变得狂躁不安起来,经常在家自言自语,不停地摆弄物品,并对父亲怒目而视。

  老父亲不敢与王某元正面接触,只好白天在房屋周围观察情况,晚上悄悄回家睡觉,期待儿子的病情能有所好转。周围邻居也是整天提心吊胆,不敢单独出门。

  两三天过去了,王某元的异常行为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经常拿着棍棒到处张牙舞爪地挥舞,搞得周围邻居人心惶惶。

  特巡警制服送医

  一天,王某元又犯起病来,家人见状只好报警。民警接到求助,迅速赶往王某元家。此时王家房门紧闭,屋内不时传出阵阵异响。王某元的父亲告诉民警,屋里只有其儿子一人,可能又在发狂捣鼓。

  由于无法看清屋内情况及王某元的具体情况,民警随即分成盾牌、抓捕、防暴三个组,对王家房屋各出口进行合围。

  与此同时,指挥员通过扩音器不断向屋内的王某元喊话。王某元一直没有回应,屋内仍不时传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僵持了约20分钟后,民警决定打开房门强攻。

  就在这时,房门突然打开了,王某元光着上身、赤着双脚从屋里跑了出来。见此情形,民警迅速冲上前去,成功将他控制住。接着,民警检查发现,王家屋里地上到处都摆放着锄头、斧头、菜刀等工具。

  “我们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得知民警将王某元控制,当地群众无不拍手称快。目前,王某元已被送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精神分裂症发作起来令人恐慌,更伤害了身边亲近的人。那么王某缘何在妻子离家出走后突然患病呢?天津圣安医院洪磊专家解释:孤独感占了很大的因素。

  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深感孤独者不在少数。尽管人们往往将孤独视为精神病性障碍的负性转归之一,然而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孤独感同样可能推动精神病的发展:人际联结及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重要的缓冲,而缺乏此类缓冲可能升高患病和复发风险,进而加剧社会隔离及孤独感,造成恶性循环。此外,孤独还与抑郁及自杀观念、生活满意度较低、血压升高、应激激素水平升高及免疫功能受损相关,也与幻觉及偏执思维相关。

  近期,一项共涵盖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以色列和波兰等国家的15647名受试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孤独感与精神病性症状存在中等强度的正相关。

  该结果与先前的发现一致,即孤独感是精神病的常见特征,日后构建精神病性障碍的模型及治疗方案时应加以考虑。尽管所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较高,但其结果已足以反映现象。

  目前,孤独与精神病相关性的本质仍不明确。先前有研究者指出,孤独在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主要扮演持续因的角色;然而,孤独也有可能直接参与了精神病的发作。

  精神病的表型并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典型临床表现,还包括精神病易感性、精神病性体验、高危精神状态等,而孤独可能与精神病的某些早期阶段内在相关。

  精神病临床学揭露:

  精神病发展的其中一个通路即为低自我概念及低自尊,进而导致病态认知。很多精神病患者存在低自尊,低自我概念则与带有消极内容的幻觉妄想相关,而孤独感则可强化上述现象。

  研究者同时发现,如果精神病性信念与患者长期持有的关于自身、他人或世界的扭曲信念相吻合,其精神病性信念可能会更坚固。从上述角度出发,孤独感的确可能与精神病存在因果关系。

  如何改善?

  社交及友待在精神病的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由于患者主观层面上孤独感的下降可强化其康复感受。

  然而,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减轻孤独感的方法,如增加社会支持及参与度,对于改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主观孤独感作用有限。人们需要探索新的手段让精神病患者能感觉更好一些。

  事实上,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的孤独感与思维紊乱及愉悦感的下降尤其相关;如果患者纯粹为了参与而参与,难以从这些社会支持及活动中获得愉悦感,或对参与存在消极认知,那么从中获得积极转归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

  相比于社交的数量,质量可能更为重要,如拥有一个知心朋友。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及家属应配合提供患者高质量的社会接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关系改善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至关重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