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心理与现实

心理与现实

2017-04-10 来源:大力友心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心理和生活是有界限的,甚至可以说是这两者的范畴不同。心理是助人自助,,帮助那些有改变欲望的人,而生活需要的往往是知识,认知也往往依靠经验。

  心理学上有一个疗法,叫合理情绪疗法,即引起情绪的不是事件,而是你对这个事件的认知。在不能改变事件的情况下,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的。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的见效是比较快的。面对不同的来访者,找到不同于来访者的思维方式,并引导其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是心理咨询师必备的一种素质。

  然而,这种能力从某方面来说,也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尤其体现在咨询师与非来访者的沟通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朋友在抱怨老公时,你就会不自觉的来考虑,关系是两面的,应该是朋友在这个事件中也有不妥的地方。一个母亲在数落孩子种种劣迹的时候,我们也常常会跟这位母亲对质,从不同的思考觉度来改变她的认知。还有,当家人对我们有什么不满意的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地拿起心理知识的武器,来防御自己,并把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合理化。

  然而,这种种事件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困扰,我慢慢发现,心理和生活是有界限的,甚至可以说是这两者的范畴不同。心理是助人自助,,帮助那些有改变欲望的人,而生活需要的往往是知识,认知也往往依靠经验。也就是说,如果用经验就能解决的问题,心理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对于不同的事件,首先应该判断的是道理还是心理。如果不管什么事情,一概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待,来改变,我们就已经错了。

  就像是今晚,我又一次不自觉的把心理用在了道理上,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结果引起了不同的观点,最后,我们都忘了聊天的目的是什么了,只剩下了争论。

  真的想知道,我的这些老师,在面对我们这一群学生或者是求助者时,所表现出的那份自信,在生活当中是怎样的状态,他们的家人及朋友对于老师们的非心理生活是怎样评价的,老师们是怎样来快速切换这种思维来融入生活的?

  突然想起了老师不经意间说过的一句话:我在家里和朋友面前是很少说话的。至此,我好像明白了一点点。

  如果不会说,就先不要说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