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父母需要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

父母需要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

2017-04-08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母亲的态度若能发生改变,护士也会展颜微笑。因为丝毫闪失都可能导致早产儿死亡,所以中心里的所有工作人员一直都能紧张,护士们也在竭尽全力。

  仔细想想,以前的人可能并不喜欢带孩子,只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必须传宗接代,必须有孩子养老,否则就是不成体统。

  时代已经不同了,养育子女完全是精神层面的事。爱孩子其实很辛苦,因为孩子经常会胡作非为,母亲很难做到每时每刻都爱孩子。如果母亲束缚于“任何时候必须爱孩子”这一前提,就会觉得“不能每时每刻都爱孩子”的自己不好,或是变得讨厌带孩子。

  可是,就算忍不住打骂孩子,或是气得不想拥抱孩子,也必须仔细考虑,或者最好咨询专家。所谓专家,并不一定是能矫正、治愈别人的人,而是能够一起思考、一起寻找答案的人。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思考,就容易原地踏步,或是过度自责,而过度自责往往会导致愤怒,最终不得不向某人发泄。搞不好就会冲孩子发火,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其实,只要找人客观地商量一下,就能改变这种情况。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种机构叫围产期中心,是用来安置早产儿的。前不久,我曾有幸同那里的工作人员交谈。早产儿是指仅妊娠六个月左右就出生的婴儿,很难存活,所以那里的医生和护士都会疯狂地忙碌。可是,早产儿的母亲大多缺乏热情。她们会责怪自己为何生出这样的孩子,或是担心自己带不好孩子,怕孩子以后变成怪人。总之首先感到的是不安,而不安正是罪恶感的体现。而且,有的母亲无法将早产儿视为自己的孩子,这会令医生和护士非常生气。她们会想:“我们如此拼命,你这个亲生母亲却无动于衷。”

  据说,有位临床心理师曾在那家围产期中心做志愿者,他不用负责打针之类的工作,于是整日四下闲逛。后来,一个母亲主动与他攀谈。那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非常焦虑,两人就慢慢聊了起来。据说,大多数早产儿的母亲都会说“我其实不需要那孩子”“这样的孩子不如死了好”之类的话,但说完之后,又觉得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也在努力求生,态度就会慢慢发生改变。

  人类的心理真是不可思议,竟然具有完全相反的倾向。可以说,即使母亲爱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存在憎恶孩子的相反情绪,这是很正常的。有时承认负面情绪的存在,反而能激发正面情绪。如果一味否定负面情绪,过度压抑自己,那么正面情绪也不会出现。因此,要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情绪。

  当母亲犹豫不决是,如果医生和护士说“我们这么拼命,你竟然还说不如死了好”,就相当于阻止母亲继续说下去,这样一来,母亲最想说的话就说不出来,只能一直憋在心里。又或者,当母亲说“怎么会生出那样的孩子......”时,如果医生和护士上前安慰说“这是没办法的事,不是你的责任”,那么母亲真正想说的话也会说不出来。面对这种情况,既不要指责,也不要安慰,而是应该做耐心的听众,让母亲畅所欲言。

  母亲的态度若能发生改变,护士也会展颜微笑。因为丝毫闪失都可能导致早产儿死亡,所以中心里的所有工作人员一直都能紧张,护士们也在竭尽全力。在这种极度紧张的氛围下,不如舒缓脸上的表情,说些笑话,这样所有人都能渐渐放松下来。

  如果母亲只说了一遍“这样的孩子不如死了好”,却没有人继续认真听下去,母亲的心理就不会发生逆转。孩子也是一样。当孩子又哭又闹时,不要对孩子说什么“你哭什么”“别哭了”,而要给予类似“确实很难受呢”的理解。这样,孩子才能从当前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