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

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

2017-04-06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如果在觉察之后可以让自己变得平静一些,那么内心容纳孩子的空间会变得更多一些。很多照顾者担心自己说出来孩子想要什么或者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会让这些东西越发强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依靠照顾者来帮助自己管理各种欲望和情绪,甚至人的一生当中,都不时需要另一个人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这就是“相互调节”(co-regulation)现象。就好像一杯水满了往外溢的时候,有一个更空的杯子可以接住一样。如果父母或其他照顾者能够在孩子心里强烈的愿望或情绪往外溢、自己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时候充当这个容器,容纳孩子的冲动或情绪,孩子就会慢慢发展出更多自我调节的能力。

  如何才能容纳孩子的欲望或情绪呢?简单地说,就是接纳孩子可以有这些欲望和情绪,明白他们心里的想法和感受,并用言语温和平静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同时鼓励孩子说出来他们心里发生的事情。相信很多成年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有一个人可以静静地倾听,不急于评判或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打断,偶尔说一两句说到心坎上的话,会觉得特别有疗效。

  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需要照顾者本人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心还有空间去容纳孩子的情绪。自己已经满满的了,怎么还能装进去孩子溢出来的东西?像上面这个妈妈,内心已经被挫折感、愤怒、失控感和无力感装满了,这时她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反而她的孩子成为了她情绪的容器。所以,照顾者本人需要有能力在和孩子的互动中首先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状态。

  其次,如果在觉察之后可以让自己变得平静一些,那么内心容纳孩子的空间会变得更多一些。很多照顾者担心自己说出来孩子想要什么或者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会让这些东西越发强烈,所以自己避而不谈,也不鼓励孩子说,即便心里清楚孩子在想什么。殊不知语言的用途之一就是代替行动,说出来还有宣泄情绪能量的作用,也许孩子不能立即平静下来(情绪多少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情绪带动的能量已经开始宣泄掉,而且孩子会通过这种互动越来越明白内心发生什么(这是以后他可以管理自己情绪和行为的重要条件),总比孩子什么不说但又哭又闹(诉诸行动)好吧?而且,回避和压抑也是很消耗心理能量的,就是内心的挣扎并不会因为不说而停止。

  如果这个妈妈明白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还做不到答应了什么就真的不做什么(冲动控制能力较弱),尤其是自己很喜欢做的事情,不是孩子不乖,也不是她管理不了,也许她会更平静地面对孩子提出的请求,这就是接纳。也许接下来她可以温和回应:“妈妈知道你很喜欢图画,很想图画,但今天我们不涂。”甚至可以给他一个拥抱、额头上一个亲吻,暗示妈妈拒绝你这个请求但仍然爱你,这个孩子就可以平静下来继续去玩了。如果孩子继续坚持呢?守住阵脚就可以了,就是重复:“今天不涂。”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