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灾难心理卫生介入原则

灾难心理卫生介入原则

2017-02-16 来源:心理学空间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通知与教育媒体,若新闻报导能计划性地传达安全与复原力而非威胁逼近的讯息,可以提升小区的安全知觉,鼓励民众限制接触新的媒体报导,如果某些媒体报导所含的影像与画面,让人看了更加不适,避免观看它们。

  这五项介入原则包括:

  促进安全感(safety)

  促进平静稳定(calming)

  提升自我与集体效能感(personal-&collectiveefficacy)

  促进联系(connectedness)

  灌输希望(Instillinghope)

  公共卫生措施

  尽量将民众带至安全场所【1】,清楚说明此地的安全性

  提供正确组织化的讯息,协助降低威胁感,增进对安全的知觉,了解目前并无严重威胁

  通知与教育媒体,若新闻报导能计划性地传达安全与复原力而非威胁逼近的讯息,可以提升小区的安全知觉

  鼓励民众限制接触新的媒体报导,如果某些媒体报导所含的影像与画面,让人看了更加不适,避免观看它们

  如果某位民众因谈论创伤而更为焦虑或忧郁,建议限制谈论这类议题的时间

  教导民众在战争或恐怖攻击事件中,如何区分政治宣传与比较实际的威胁讯息

  教导双亲需留意监看与限制儿童对新闻的接触

  个人/团体措施

  进行想象式暴露与实境暴露

  阻断创伤后的刺激类化,亦即将无害的影像、人、事物和创伤相关的危险刺激连结的历程

  将这些无害的影像、人、事件与安全重新连结(如「这座崩塌的桥让人感觉威胁,但并不是所有的桥都如此」)(「那一晚不安全,但并不是每个夜晚都不安全”)

  使用「安心稳步」(grounding)技术

  例如真实提醒物(realityreminder),将个人带回相对安全的目前时空

  教导个人在面对创伤与失落的唤起物时,进行「脉络区辨」(contextualdiscrimination)

  协助培养较适应的认知与因应技巧

  对象为儿童时,除了上述成分;另一治疗目标是逆转他们在危险迹象区辨能力的退化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