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情绪心理:痛苦和愤怒

情绪心理:痛苦和愤怒

2017-02-13 来源:颢润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常是愤怒的来源。受到侮辱或欺骗、挫折或干扰、被强迫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都能诱发发怒。情绪本身也能成为发怒的原因,例如,持续的痛苦能转化为愤怒。

  痛苦

  如果说痛苦是有机体生理状况不适的原型反映,悲伤则是痛苦的发展和延伸。有些学者径直地认为,痛苦和悲伤是同一种情绪的两种表现形式。早期婴儿由诸如饥饿、疼痛的生理变化所引起的哭闹,一般称为痛苦,而不称为悲伤。当一岁婴儿因母亲离去而哭泣时流出眼泪,这时人们把它称为悲伤。大人说:“瞧,孩子哭得多么伤心!”然而,没有人对新生儿频繁的哭闹称为伤心。

  痛苦是由生理状况不适而来,其原型显示为眉心内皱,额头中下部有时呈“川”字形;眼内角和上眼睑下拉,下眼睑上堆;嘴角下拉,下巴上推,下巴中心鼓起。

  如果人对痛苦的体验有充分的敏感,它本身可以带来某些正性效应——引起应付策略和应付行为。对痛苦的消极忍受,或不自觉地把他推向下意识,实际上只能忍受痛苦而无助于处境的改善。汤姆金斯指出,无论对个人或对社会,都可以用对待痛苦的态度来加以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个人对自身的痛苦有许多不敏感的情况,这是一种发展的落后现象。如果一个社会对他所存在的不公正、疾病、能力得不到发挥、缺乏激情和难得享受等现象无动于衷,或对社会上存在的恐惧、耻辱或敌意不敏感,这将是一个发展缓慢的社会。”

  对经受痛苦体验的人施以训斥或惩罚将使其痛苦加剧。无论是什么原因使儿童感受痛苦,都不应施以斥责或惩罚;训斥和惩罚只会增加儿童的痛楚。严厉的斥责或遏制,痛苦将为恐惧所取代。儿童承受恐惧的心理负担比痛苦更重。但单纯的同情和安慰也会让痛苦者过多地依赖他人,丧失克服困难的主动精神。对少年儿童说来,惩罚会加重痛苦体验和导致倔强性格和与人群隔离的行为,独自忍受挫折将导致生活态度的消沉和精神疲惫。包括成人在内,人们对痛苦遭遇感到无助和无望,胆怯和失去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将忍气吞声,默默无闻。长期忍受严重的痛苦,会增加青少年产生极端行为的可能。

  愤怒

  情绪研究指出,对婴儿身体活动的限制能激活愤怒情绪。一般来说,无论对儿童或成人,强烈愿望的限制或阻止都能导致愤怒的发生。对比较轻微的限制及其所引发的轻微的愤怒可能压抑相当长时间。但是只要限制或阻碍持续存在,愤怒几乎终究会发生。持久地抑制愤怒,不免要付出健康方面的代价。

  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常是愤怒的来源。受到侮辱或欺骗、挫折或干扰、被强迫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都能诱发发怒。情绪本身也能成为发怒的原因,例如,持续的痛苦能转化为愤怒。早期幼儿被送托儿所,常常以哭闹来反抗,其中可能包含痛苦和愤怒两种情绪反应:痛苦是分离的反应,愤怒则是由持续的痛苦转化而来。

  愤怒的原型意义在于激发人体最大的魄力和力量去打击和防止来犯者,也用于主动出击。在当代文明社会中,除了出于自我防御,愤怒所导致的攻击行为多数要受到道德规范的指责或法律的制裁。因此,愤怒的功能已经改变,变成一种表达自身反抗意向和态度的标志,不必然与攻击行为联系起来。人性学家认为,愤怒原发功能的改变,是人类文化革命超越生物革命的一个例证。

  愤怒外显形式也随其功能的改变而改变。原型在婴幼儿的表情中仍然很明显。表达形式为额眉内皱、目光凝视、鼻翼扩张、张口成方型,并在愤怒的大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文明社会认为这是一种粗野的仪容,不为社会礼仪所赞许。因此人们学会掩饰这类表情。这时可能与厌恶、轻蔑情绪相结合,成为敌意情绪。但是,强烈的愤怒总会以一定的先天表情形式表现出来而易于为人们所识别。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