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关注 > 社会危害 > 暴力犯罪行为更多发生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吗?

暴力犯罪行为更多发生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吗?

2016-01-08 来源:丁香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精神疾病患者的确有伤人风险,但是,一个确凿的事实是,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肇事的比例,要大大低于正常人群。受害者主要是患者接触较多的人,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主动躲避陌生人。

  邻居:就知道又要出事

  患者大刘的邻居王阿姨是个热心肠,她见大张说完了,也凑了过来。

  “一听到隔壁声音,我就知道不好了。

  大刘妈说,他最近不好好吃药、不按时睡觉、说话凶狠、老说胡话,想起他上次闯祸的经历,我就知道,又要出事了!”

  患者出现暴力行为是可以通过一些征象来预测的,并非是完全无预兆、让人无法准备。

  患者暴力行为的预兆有哪些呢?

  可以参考的预兆包括但不限于:

  ●青壮年之前有过肇事行为

  ●最近减药停药

  ●最近人际关系有冲突

  ●情绪波动大

  “然后我就过去啦!母子俩一个手舞足蹈,一个泪流满面啊。

  大刘一个劲说他妈是恐怖分子的代理人,连同我们都是同伙,要把他洗脑、胁迫他一起去搞恐怖活动。

  大刘妈就大声数落他,什么不孝顺、不听话、吃完饭不收拾碗也不擦桌子。

  我刚想劝大刘妈,说孩子在气头上不要再念叨了,结果大刘一巴掌就把他妈掀在地上。

  大刘这孩子是比较怕我们,我们一进去拉开他,他就自顾自走开了--不过我们还是挺害怕他的,虽然他也没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总觉得疯子是没有理智的,没法预料,哪知道什么时候弄出点事情吓你一跳。

  比如,上次报纸里说,一个疯子在小区里又喊又跳、逮着人就打,就跟演京戏一样。你说,街坊能不避着点吗?她们母子俩也不容易……”

  一个确凿的事实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肇祸的比例,要大大低于正常人群。

  然而,人们对病人的暴力风险有着较深的印象和恐惧。

  一方面,这是因为病人的不可预知性加深了这种恐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病人的暴力行为色彩丰富,容易给人留下印象,也更容易在闲谈和媒体中获得传播。

  家属:他对陌生人无害

  接下来我要简单询问大刘妈了,在详细询问病史前,我一边安抚她,一边听她絮叨下面的话。

  “我也是命苦呀。

  就这么个孩子,我也晓得吃药的重要性,可是他一会说吃药不舒服、吃药怕别人知道,一会说病已经好了、保证听话,我就软下心来随他。

  他坚持吃药的这几年,一直都好好的,这就停了几个月,就不行了。

  我也是后悔呀……”

  未遵医嘱的擅自减药停药,常常会使症状反复,这增加了出现暴力行为的可能。

  “我想让他变回正常人、变回我的乖乖儿子,叫他这么做那么做,教他做一个懂礼貌、有好习惯的人,结果,却跟他越吵越多。

  他天天跟我对着干,这次竟然动手打起我来,我可万万没想到呀,我可是他亲妈呀,他是哪来的胆呀!

  在不太熟的人面前,他可总是畏畏缩缩的!”

  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受害者,约占一半是对亲人,约五分之一是邻居,因为生活接触多、起争执的机会多,像朋友、远房亲戚、陌生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很小。

1 2 3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