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以认知缺陷为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及一系列的重复刻板行为。有关孤独症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理论解释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热点,在有关的理论解释中,认知理论是最引入注目的,它们是执行功能紊乱理论、弱的中央统合理论和心理理论假说,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孤独症障碍及其病理学机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本文主要回顾近年来关于这三种理论的研究进展,并进行综合评述,期望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孤独症的执行功能紊乱理论
1.1孤独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伤
执行功能指的是负责高水平活动控制的过程,包括计划、抑制、活动序列的协调和控制、工作记忆、心理灵活性等等。这些过程对于保持特定的目标并排除干扰是必需的(Hughes,1998)。它被认为具有领域一般性的特点。一些学者认为执行功能紊乱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孤独症患者的刻板行为(Hill,2004b),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计划、工作记忆、抑制、产生式仅enerat~wty)和心理灵活性(mentalflexibility)等几个方面,其中,大量研究已表明孤独症患者在执行功能的计划、工作记忆、抑制方面存在着缺陷(Hill,2004a;Verteeta1,,2006;Harriseta1,,2008),,但这种缺陷不具有普遍性,而且不同被试缺损的方面不同。正是由于孤独症患者计划调节能力不足、工作记忆容量有限、不能抑制预先的反应,最终导致了他们的重复和刻板行为,
产生式指的是一种自动产生新想法及行为的能力(Turner,1999),它也是执行功能中的一个成分。测量个体产生式的任务有字母、词语、分类流畅性任务(1etterwordcategoryfluency)、连续画画任务(successi,vedrawing)等。这些任务考察的侧重点不同,如字母流畅性任务要求被试在一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单词,Verte等人(2006)采用单词流畅性任务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其他广泛性发展障碍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其他广泛性发展障碍儿童的这种能力显著地差于正常组儿童,Spek等人(2009)选用了语义流畅性(semanticfluencytask)和语音流畅性任务(phonemicfluencytask),比较了高功能孤独症成年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与正常被试之间的差别。结果发现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在上述的两个任务上普遍表现较差,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只在语义流畅性任务上表现较差,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在流畅性方面所表现的缺陷,很可能与他们的低加工速度有关。总之,孤独症患者的这种缺损,与他们日常所表现出的自发性、主动性的缺乏,语言和行动的贫乏及在假装游戏中的失败表现有很强的联系。尤其在假装游戏里,要求儿童必须产生与之相关的游戏思想,这种游戏活动才能持续下去,但孤独症儿童在产生式方面的缺陷,影响了他们的游戏进程从而导致了与他人交流的障碍(Mastrangelo,2009)。
心理灵活性又称认知灵活性,指的是一种根据规则进行转换的能力,测量心理灵活性的主要任务是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许多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中存在着心理固着缺陷即不能灵活地在规则间转换,如Pellicano(2007)使用WCST对30名孤独症儿童和40名正常儿童的系列转换(setshifting)能力进行了测量,发现孤独症儿童组的系列转换能力显著地差于正常组儿童。Hill(2004a)指出很多研究的结果表明孤独症患者与正常被试相比在完成韦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时存在系列转移缺陷。但仔细分析这些文献发现智商(尤其是言语智商)与孤独症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固着可能高度相关,如果排除言语智商的作用,这种组间的差异就消失了,因此他认为言语智商可能在孤独症患者的表现中起着中介作用。Winsler等人(2007)选取了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正常儿童为被试,考察了他们在完成WCS7中自我言语(privatespeech)能力的差异,发现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组儿童一样在卡片分类任务中使用了与之相关的自我言语,并且这种自我言语的使用有利于他们完成卡片分类任务。可见。言语能力在孤独症患者完成执行功能测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也给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可以在整个智力范围中比较孤独症患者的执行功能的差异,即可以根据言语智商把孤独症患者分成不同的组加以比较。
综上所述,孤独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伤是非常复杂的。首先,不是所有的孤独症患者都表现出执行功能障碍,即使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其表现方面也不同。其次,孤独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伤,可能受到多种认知因素的影响。怎样综合这些因素全面考察孤独症执行功能的损伤也是今后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再者,从实验室中测量出的执行功能的损伤应与孤独症患者在实际生活中的损伤相对照,往往引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孤独症执行功能的量表评定分数,将会更全面地解释孤独症患者的这种缺损,同时。执行功能障碍并不是孤独症患者所独有的,其他发展性障碍中也存在这种缺陷。那么,是否能以执行功能不同方面的损伤,从不同的发展性障碍中区分出孤独症,也是研究者们正在关注的方面。
(实习编辑:潘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