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诊治 > 诊断 > 好消息——这种甲状腺癌不再是癌

好消息——这种甲状腺癌不再是癌

2018-03-09 来源:戴红甲状腺团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超声检查是临床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基石,也在甲状腺肿瘤定性、定位、定量诊断发挥独到优势。理论上来说,超声科医生可以通过「砂砾样微钙化」、「包膜、边缘光滑」在声像上识别NIFTP,实际中难度大。

被除名的甲状腺癌——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2016年4月14日,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研究中,研究者提出,可以认为非浸润性EFVPTC患者的预后良好。建议将非浸润性EFVPTC(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重命名为NIFTP(具有乳头状癌核特征的非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肿瘤)。这个称呼中不再含有「癌」这个字。

以就是说,EFVPTC(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不扩散、不转移、不会致人死亡。虽有病却能带病生存,与无病状态无异。所以它不再被称作癌症

那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比多大?

在医学上,甲状腺癌被分为乳头状癌(60%~70%)、滤泡状癌(20%)、髓样癌(10%~15%)、未分化癌(<5%)。乳头状癌最为常见。

而甲状腺乳头状癌又可以被细分为包膜型(3.4~13.7%)、滤泡型(3%~11.4%)、微小型、高细胞型、弥漫硬化型等多个组织学亚型。

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比不算太低,对甲状腺癌患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不过,也喜忧参半,因为诊断上更加复杂。

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标准:

包膜边界清楚,与周围甲状腺组织有清楚的界限

滤泡性生长,30%生长方式为实性/梁状/岛状生长,乳头结构<1%,无砂砾体

核评分2~3(符合以下每个1分)

(1)大小和形状:核增大/重叠/拥挤,核拉长

(2)核膜不规则:轮廓不规则、核沟、假包涵体

(3)染色质特征:染色质边聚、核透明/毛玻璃样核

血管或包膜浸润

无肿瘤坏死

核分裂活性低:<3/10HPF(400×)

如果NIFTP(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符合诊断,在诊断后的15年内肿瘤复发率可能<1%。降低癌症分级,可以让患者不必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放射性碘治疗等过度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花费。

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难度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临床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基石,也在甲状腺肿瘤定性、定位、定量诊断发挥独到优势。理论上来说,超声科医生可以通过「砂砾样微钙化」、「包膜、边缘光滑」在声像上识别NIFTP,实际中难度大。

2.细针穿刺病理

由于细胞核结构相同,细针抽吸活检无法鉴别两者。

NIFTP的细胞学形态与其他良性和滤泡性肿瘤有重叠;部分浸润性病灶内只有局部具备PTC的核型特征,常出现在靠近肿瘤包膜的位置,位于肿瘤中心的细胞核可能接近正常,而穿刺取样往往位于肿瘤的中心。

因此,浸润性和非浸润性的EFVPTC对于临床医生的要求更高,需要将超声特征和细胞学结果结合起来进行鉴别,而诊断的偏差,治疗的结局就大大不同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