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诊治 > 诊断 >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的关系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的关系

2017-11-14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委会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本文通过多因素分析显示,LR可以作为预测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P=0.016)。分析LR与DM关系的ROC曲线发现,将26.43%作为LR预测DM的最佳界值点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和62.8%。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患者的10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但仍有6%~24%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distantmetastasis,DM),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PTC肿瘤侵袭性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率(therateofinvolvedlymphnodes,LR),即淋巴结受累数目/清扫总数,和淋巴结转移数目(thenumberofinvolvedlymphnodes,LNs)是反映淋巴结受累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现有的研究显示,LNs与DM相关,在反映淋巴结受累程度的淋巴结转移率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侧重于LR与疾病复发之间的关系,提示LR较高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增高。但有关于LR与DM的关系,目前国内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从LR角度探讨颈部淋巴结侵犯与PTC患者DM之间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术后131I治疗的162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术式为双侧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②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癌,依据文献将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限制在5个及以上。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3例,平均年龄(37.28±12.7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

  2分组及方法

  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CT、131I诊断全身显像、18F-FDGPET/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学检查(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结果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将其分为DM组(M1组,n=41例)和非DM组(M0组,n=121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LR、LNs及肿瘤侵袭特征等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评估LR是否可以作为预测DM的独立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评估LR及LNs在预测DM方面的应用价值并获得最佳界值点,结合LNs及LR对DM风险进行预测。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病灶数目、LR、LNs、腺外侵犯方面的差异。通过对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病灶数目、LR及腺外侵犯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LR是否可以作为预测DM的独立因素。利用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LR及LNs对DM的预测价值,分析其预测DM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进一步分析并建立LNs与DM关系的ROC曲线并获得最佳界值点,采用Kaplan-Meier模型评估LR及LNs与DM累积风险之间的关系,使用Log-rank法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

  在162例PTC患者中,M0组患者121例(74.7%),M1组患者41例(25.3%)。在两组患者中,男性(χ2=13.039,P=0.000)、腺外侵犯(χ2=2.941,P=0.000)在M组的比例显著高于M组,并且M1组病灶显著大于M0组(t=-4.485,P=0.000)。患者在年龄(t=0.299,P=0.766)及多灶性(χ2=2.942,P=0.086)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2、淋巴结转移率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在单因素分析中,M1组的LR(t=-3.117,P=0.002)及淋巴结转移数目(t=-4.644,P=0.000)均显著高于M0组。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对DM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LR可以作为预测DM的独立因素(OR=1.133,P=0.000)。LR与DM关系的ROC曲线见图1,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620~0.782)。根据ROC曲线所得结果,可得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08,该点所对应的LR为26.43%,该点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和62.8%。以LR=26.43%为界值点,LR小于26.43%及LR大于等于26.43%的患者中DM所占比例分别为9.52%及41.56%。

  3、淋巴结转移率联合淋巴结数目预测DM风险

  LNs与DM关系的ROC曲线见图2,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794~0.928)。根据ROC曲线所得结果,可得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08,该点所对应LNs为15,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和90.1%。根据LR及LNs预测的DM累积风险见图3,显示与LNs小于15的患者相比,LNs大于等于15者DM发生的风险随着LR增加而显著增长(P=0.0002)。而在同一LR时,LNs大于等于15组患者的DM风险显著高于LNs小于15组,在LNs小于15或LNs大于等于15组中,DM的发生风险随着LR增大而增高。

  结语

  远处转移是PTC最常见的致死原因,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至54.1%。目前研究已发现多种导致DM的危险因素,如肿瘤直径、腺外侵犯、TERT基因突变;Jeon等对1700例患者8.5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淋巴结转移区域如颈侧区转移可作为预测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01)。而Machens等的研究发现颈部LNs与患者DM发生风险相关,如LNs大于20的复发风险明显增高(OR=25)。上述LNs与DM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及数目。目前国内有关PTC淋巴结的清扫术式尚有待统一,这使得仅从部位及数目角度判断淋巴结受累情况均显不足,那么淋巴结受累率,即LR,能否更为客观地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呢?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LR可以作为预测患者131I清甲治疗后最佳治疗反应的独立因素(OR=10.011)。Park等通过纳入212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研究,尚未发现LR与DM明确的相关关系,但该研究仅纳入局限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者,本研究不对淋巴结转移部位进行限制,进一步探讨LR与DM之间的关系,并联合LNs对DM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

  本文通过多因素分析显示,LR可以作为预测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P=0.016)。分析LR与DM关系的ROC曲线发现,将26.43%作为LR预测DM的最佳界值点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和62.8%。在LR小于26.43%的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的比例不足10%,而LR大于等于26.43%者中DM则达40%以上。这一结果表明,26.43%可作为LR预测DM的界值,对于LR大于这一界值的患者,更应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密切关注并警惕发生DM的可能。本研究亦同时纳入LNs这一指标,通过分LNs在预测DM的ROC曲线提示,LNs预测DM的界值点为15,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和90.1%。这一结果似乎优于LR对DM的预测,目前有关PTC颈部淋巴结最佳清扫数目尚无明确界定,但从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纳入的PTC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总数大于等于5时,LNs已可反映出淋巴结受累的程度。

  进一步对LNs和LR对DM发生的累积风险进行分析发现,随着LR的增高,LNs大于等于15组患者的DM风险显著高于LNs小于15组(P=0.0002)。这一结果提示:在有效的综合LN及LR这两个指标时,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淋巴结受累程度,有效地规避了单一指标预测DM的局限性。

  除淋巴结的因素之外,本研究提示,M1组中男性显著多于M0组,提示相较于女性,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DM,病灶较大的患者侵袭性较强,亦更易发生DM。本研究亦发现腺外侵犯可以作为预测DM的独立因素(OR=3.414,P=0.009),这与Yamashita等的研究是一致的。因此,在131I治疗前评估中,男性、腺外侵犯、较大的病灶是远处转移风险评估中应予重视的因素。

  综上,本研究显示,LR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26.43%作为界值点时LR对预测DM有其临床价值,其与LNs结合可以更好地预测DM的发生风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