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常识 > 病因 > 食用碘盐会患甲状腺吗?多少甲状腺癌患者存在过度诊断?

食用碘盐会患甲状腺吗?多少甲状腺癌患者存在过度诊断?

2017-08-10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摄入碘的安全范围是100-1000微克,而碘盐中加入的碘酸钾是很微量的。更何况,在烹调后,碘酸钾中具有氧化性的碘酸根有超过99.7%会迅速分解生成碘离子,因此,碘酸根真正进入人体的几乎等于零,更不会造成中毒。

  食用碘盐会患甲状腺癌

  “强制食盐加碘酸钾后中国的甲状腺疾病现在已经高达3亿多人,而甲状腺癌也在暴增!”的说法又传开了。。。

  所以今天为您推送一篇我们的旧闻,告诉您真相究竟如何。

  传“盐”1:食用碘酸钾碘盐不安全?

  错错错!!!这个说法是不对滴~~~

  为了防治碘缺乏病,“碘盐”家族分别派出了“碘化钾碘盐”和“碘酸钾碘盐”去执行任务。

  上世界90年代以前,我国是由碘化钾碘盐肩负这个使命的。但由于碘化钾碘盐稳定性较差,在湿热环境下容易分解发生丢失,于是它逐渐退出舞台。

  最后,有了碘酸钾碘盐的新一轮接力。

  听说碘酸钾是氧化性物质,摄入会中毒?

  放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摄入碘的安全范围是100-1000微克,而碘盐中加入的碘酸钾是很微量的。更何况,在烹调后,碘酸钾中具有氧化性的碘酸根有超过99.7%会迅速分解生成碘离子,因此,碘酸根真正进入人体的几乎等于零,更不会造成中毒。

  目前,在全世界采用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128个国家中,有98个国家采用碘酸钾碘盐,安全性妥妥哒!

  传“盐”2:食用碘盐会造成碘过量

  错错错!!!真相不是这样啦~~~

  首先,你要知道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300微克。

  那我们每天吃进去的大概有多少呢?

  目前,我省盐碘的浓度为25微克/克盐,按我们现在日均人摄盐量8克计算,每人每天摄碘量约200微克。

  这还没扣除烹调的损失哦!把这损失也算上的话,每人每天摄碘量是低于200微克的,并不会造成碘过量的情况!

  那我们现在还存在碘摄入量不足的情况吗?

  有啊。据调查,我省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28.3微克/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150~249微克/升),为碘摄入量不足。这进一步表明,食用目前浓度的碘盐不会造成碘过量,反而部分地区的孕妇还存在碘营养不足的问题。

  传“盐”3:甲状腺癌上升与食盐加碘有关?

  错错错!!!这个说法也是不对滴~~~

  甲状腺癌是近年全球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即使是没有实行补碘的韩国、香港等地,其甲状腺癌发病率近10年来上升也很快。而日本不是补碘国家,但饮食上习惯吃海藻造成碘营养过量,却恰恰肿瘤的发病率最低。

  这些数据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低与人群碘摄入量没有关系。

  甲状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高吗?

  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不仅见于中国,而是呈全球性上升趋势,中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比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还要低。

  甲状腺癌发病为什么上升得这么明显?

  主要是因为甲状腺筛查以及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发现甲状腺癌的能力和意识大大增加了啊!另外,我们现在暴露于辐射等环境因素以及暴露于某些有害化学物质,例如溴化物、甲醛等各种致癌物质和过氯酸盐等致甲肿物质的机会确实也更多了。

  至少50万甲状腺癌患者存在过度诊断

  “至少50万甲状腺癌患者存在过度诊断,大多数女性患者都接受了不必要的外科切除和抗癌治疗!”

  根据8月17号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组癌症登记数据,IARC的研究者如是说。

  至少50万甲状腺癌患者存在过度诊断!

  这是一组来自12个高收入国家(澳大利亚、丹麦、英格兰、芬兰、发过、意大利、日本、挪威、南韩、苏格兰、瑞典、美国)1987~2007年的癌症登记数据,一共评估了47万名女性和9万名男性。

  多数患者的甲状腺癌都是小的、低分化的,可他们大多都接受了全甲状癌切除术,接受颈部淋巴结清扫和放射性碘治疗的也不在少数。

  数据分析显示,这种过度干预并没有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尤其是在15~49岁的女性当中,甲状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2007距今已近十年,那么,这种过度治疗的模式现在仍在使用吗?

  研究者称,2007年以后的数据无法评估,但从较近的2003~2007的数据中可以“管中窥豹”,数据仍然不容乐观。

  过度诊断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在南韩病例中占到90%,在美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病例中占70%~80%,在日本、北欧国家、英格兰、苏格兰中占到50%。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数据也表明,2005-2012年,甲状腺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达到97.9%,远远高于其它癌症。可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数量从1990–1999年到2000–2012年上升了三倍。

  韩国人最受困扰。自从超声开始大范围应用于癌症普查,甲状腺癌成了女性最常见的癌症,过度诊断的比例竟然占到了90%。

  医疗水平上升?还是激进治疗的“副产品”?

  由于筛查技术的发展、思想的进步,“早筛”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超声、CT、MRI这些新技术轮番上阵,一个个无痛的、不致命的、本可以安逸的躺在健康人甲状腺中的“肿块”被纠出来,惊慌失措中接受本不必要的对待。

  有观点说:“应该公平的、不带感情色彩的看待这组数据。过度诊断可以代表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代表疾病检出率的上升。”

  可是,接受没有丝毫获益的可怕的切除、声音受损、永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终身服药、忍受放射性碘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的这部分女人,成了这“医疗水平进步”的“副产品”。

  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标准!

  对于这个结果,医生们表示很委屈。

  “检查出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啊!大数据显示筛查对死亡率影响不大,可癌症这种事情,落到每一个人身上就是100%,我们怎么判断何时需治疗,何时可以等待?”

  滤泡型甲状腺癌后期出现肺和骨转移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怎么判断这部分人不能从早期治疗中获益呢?

  “你只告诉我们过度治疗了,又不说怎样治疗才恰当!”

  哪些微小癌可以治疗,哪些不需要治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标准。

  还有评论说,等待观察就意味着频繁的复查,然后,又有人开始抨击影像诊断的滥用。

  甲状腺癌领域已经开始行动

  幸运的是,甲状腺癌领域已经开始重视这个事实,并着手改善。

  反对全身性的筛查、反对<1cm的结节的治疗、优先等待观察、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低风险的乳头状甲状腺癌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等等,一系列措施开始解决过度治疗这一问题。

  2016年上半年,JAMA Ocology将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从癌症家族“开除”,称它为“肿瘤”(全名缩写是NIFTP)。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治疗规范,但这已经使美国一部分患者免除“过度治疗”。

  日本在这方面也做的很好,日本2010年版的《甲状腺癌临床指南》提出,对于肿瘤危险分层处于低危水平的微小癌患者不推荐手术,建议密切观察。

  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最近也给出更新版的指南,指出对于分化良好的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叶切除术可以代替全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等一等,还是做掉它?

  梅奥诊所内分泌科发表的有关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有症状而被诊断的非乳头状甲状腺癌病例的数量从1935~2012年没有显著改变。

  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的,多是低风险的乳头状甲状腺癌。

  因此,如何处理常规筛查出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就成了“是否过度治疗”的关键环节。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