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护理 > 预防 > 甲状腺结节需要开刀吗 甲状腺结节的预防措施

甲状腺结节需要开刀吗 甲状腺结节的预防措施

2017-08-07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饮食、环境等都是导致甲状腺疾病高发的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就是精神压力、我们的调查发现,48.01%的甲亢患者发病前自觉有较大或很高的精神压力,16.73%的甲亢患者经常夜间加班。

  甲状腺结节需要开刀吗

  近些年来,随着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日益增加。由于担心良性结节会演变成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的手术量也在日益攀升,但真的有那么多人需要开刀吗?

  今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团队带来最新研究成果:两者在遗传进化上完全不相关,甲状腺癌更倾向于从正常甲状腺直接发展而来。

  近些年来,随着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日益增加。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直径超过5mm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已高达12.8%,这一数据在1999年仅为2.78%。由于担心良性结节会演变成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的手术量也在日益攀升,但真的有那么多人需要开刀吗?

  今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团队带来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聚焦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甲状腺癌(即腺瘤样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我们发现,两者在遗传进化上完全不相关,甲状腺癌更倾向于从正常甲状腺直接发展而来,而不是日常大家所认为的,先变成良性结节,再进一步演变成甲状腺癌。”

  因此患者在确诊良性结节之后,不要过分担心其演变成甲状腺癌,只要适度随访观察即可。

  团队研究发现,甲状腺癌不是从良性结节演变而来,80%的甲状腺癌与24.3%的良性结节具有特殊的突变基因,同时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绝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突变基因数目较少,在遗传进化上讲恶性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甲状腺乳头状癌虽然名称中虽有一个“癌”字,但其在活性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危险,即便患了甲状腺癌,也无需恐慌,只要遵循正规医院医生的建议适度治疗即可。

  那么,怎样确诊是甲状腺良性结节还是甲状腺癌呢?

  王卫庆介绍,目前主要依赖甲状腺B超检查,必要时进行细针穿刺检查,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结节难以鉴别。“因此当良性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鉴别困难的时候,应该引入突变基因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尤其是手术。”她提出建议。

  宁光院士表示,良性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诊断应该从目前的形态学诊断进入分子诊断时代。“长期以来,甲状腺结节的切除依据为5大指征:结节直径大于5mm、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单发、短期呈明显增长及压迫周围器官。但我们应该思考,未来是否能有更好的判断标准?这也是基因可以带给我们的进步。”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这一研究对普通民众选择体检、复查时有重大帮助,同时彻底否定了“从多碘到结节到癌”的说法。临床医生表示,这一研究成果的最大作用是能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原本建议的3个月一次的b超检查现在可1年1次。

  今天,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团队这一重磅成果发布后,引发强烈关注。不过,随着甲状腺疾病的日益高发,百姓对其依旧“心怀忐忑”。

  不会变成癌症的结节到底还要开掉吗?

  甲亢、甲减等甲状腺疾病

  如今又呈怎样的发病趋势呢?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吃“无碘盐”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特邀团队成员、内分泌科叶蕾博士就此逐一解答。

  问:现在各类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如何?是否呈现性别、年龄等差异?

  答:2012年,我们团队曾发布上海首份甲状腺疾病调查报告,由20家医院(三级14家、二级6家)的内分泌科医生和5000余名甲状腺疾病患者共同参与。调查发现,甲状腺疾病患者有性别倾向,女性约占8成左右,高于男性3倍。在所有甲状腺疾病中,排名前3位的病种为甲亢、甲状腺结节、甲减。

  不过,这3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各不相同:甲亢好发于36至65岁人群;甲减则在50岁后明显提高,但相当多的老年甲减者并未就诊。至于大家关心的甲状腺结节,其发生率则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是,年轻人(25至35岁)检出甲状腺恶性的概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并非是“恶变率”高,而是检出时即为甲状腺癌。宁光院士曾提醒,老年人的结节形成是老化过程,没有大问题,但年轻人则不同,尤其应重视甲状腺结节。

  问:今天的研究成果一公布,不少人松了一口气。那么体检中查出的结节是否真的无需担心了呢?

  答:我们在调查中发现,7成左右甲状腺疾病患者在出现症状前通过体检被提前发现,如今许多白领在体检中查出了甲状腺结节,但我们建议,初次发现后应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复查,确定其是否为良性。如果是良性,则每年一次B超检查进行随访即可,否则应遵医嘱进行进一步穿刺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辨别良性结节与甲状腺癌,应看其边界是否清楚、是否出现钙化等,而不是民间认为的是否“长得大”。其实一些“很大”的结节,可能只是单纯的淋巴结发炎。近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患者的穿刺接受率有了明显提高。

  在确认为良性结节后,还有一种情况医生也可能建议切除,即已增大至压迫周边器官组织。

  问: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直径超过5mm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已高达12.8%,这一数据在1999年仅为2.78%。为何发病率增长如此迅速?

  答:饮食、环境等都是导致甲状腺疾病高发的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就是精神压力、我们的调查发现,48.01%的甲亢患者发病前自觉有较大或很高的精神压力,16.73%的甲亢患者经常夜间加班。

  问:我们知道,在甲状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中,碘的摄入是绕不开的话题。它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究竟是否要减少甚至避免使用含碘盐等食品?

  答:饮食中,碘缺乏或碘过多与多种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亢密切相关。海产品和碘化食盐是重要的碘来源。我们发现,发病前33.97%的甲亢患者经常食用海产品,86.8%的甲亢患者家庭食用有碘盐。

  虽然过多摄入碘会造成甲亢,但碘的摄入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之间并未有明确关系。事实上,上海居民的碘摄入量适中,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人就没有必要刻意改变摄入碘盐的习惯。相反,孩子、孕妇一定要吃,因为甲状腺激素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激素之一,碘是合成这种激素的必备要素,能保证中枢神经发育。因此,除了甲亢患者需要严格忌碘之外,甲状腺结节等患者无需过分担心,保持精神放松、享受生活,对于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可能有好处。

  甲状腺结节的预防措施

  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并且随着社会的颈部,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导致内环境紊乱、免疫平衡失调,使该疾病呈现出一些新的流行病特征。因此,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甲状腺结节的预防工作。

  1、控制碘摄入量

  这种疾病与碘有直接关系,因此生活中要注意碘的摄入量,但对于青春期、妊娠、哺乳期或寒冷、外伤及传染病等特殊情况时应除外。成年男性每天碘摄入量在120-165微克,女性在100-115微克,怀孕女性酌情增多10微克左右,不要吃太多富含碘的食物,比如海鲜。

  2、多吃蛋白质食品

  比如瘦肉、鸡蛋、牛奶、豆类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而且还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这对于预防结节相当有好处。

  3、多运动

  平时要多进行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障充足的睡眠,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尤其长期坐办公室的白领,更需要定期进行运动,多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对于任何疾病的预防都有好处。

  4、生活中避免刺激

  要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刺激,不要吃过多的辛辣的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抽烟喝酒,也不要经常烦躁、发怒等等,避免情绪不良造成的内分泌的紊乱。

  5、定期体检

  通过定期体检及早的发现疾病,有助于医生对确诊人群做好随访工作,了解病情的进展,以进行定期复查。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