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和成熟标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和成熟标志

摘要:后纵韧带骨化(OPLL)最常累及颈椎,压迫脊髓可致神经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无症状或症状轻的颈椎OPLL患者,治疗策略尚有争议,源于OPLL的病因和自然病史不明。对于未手术的OPLL患者,以CT研究OPLL的自然病程,尚未见报道。

后纵韧带骨化(OPLL)最常累及颈椎,压迫脊髓可致神经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无症状或症状轻的颈椎OPLL患者,治疗策略尚有争议,源于OPLL的病因和自然病史不明。对于未手术的OPLL患者,以CT研究OPLL的自然病程,尚未见报道。

韩国仁济大学学者进行了一项基于CT的研究,提示年轻、多节段和混合型为OPLL进展的因素,连续型和骨小梁形成为OPLL成熟标志,文章于近期发表在JNS上。

该研究共纳入60例OPLL的连续患者,所有患者行CT检查并随访至少24月,平均随访时间29.6月。OPLL分型:局部型、节段型、连续型和混合型。OPLL进展定义为:从椎体到OPLL骨块,水平厚度增加>2mm,或矢状面长度增加>2mm(图1)。

图1矢状位和轴位CT示测量OPLL骨块方法。从椎体后缘到骨块最厚处测量

根据OPLL在随访期内进展与否,将患者分为进展组(14例)和未进展组(46例)。评估对比两组的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受累节段、手术治疗史、手术类型。在轴位CT上,评估OPLL骨块与椎体连接与否,以及骨小梁形成(图2)。

图2轴位CT示椎体与OPLL骨块连接(箭头A)和骨小梁(箭头B)。此例OPLL表现出骨小梁,相当于椎体松质骨,与椎体有连接

结果提示,性别和治疗方法与OPLL进展无关。A组平均年龄50岁,明显低于B组56岁;受累颈椎节段A组为5.3,明显高于B组的3.6;A组混合型OPLL多,B组节段型OPLL多。B组椎体与OPLL连接多及骨小梁形成更常见。

经统计分析,作者认为OPLL进展与年轻患者、受累节段和混合型相关;OPLL骨块与椎体连接、骨小梁形成,为OPLL成熟标志,进展的可能性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