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MRI 定量分析:椎间高度丧失为椎间盘退变重要临界点

MRI 定量分析:椎间高度丧失为椎间盘退变重要临界点

2015-12-1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结果提示,椎间高度较标准高度低 1.5σ,表观扩散系数和校正 T2 密度维持不变。而一旦椎间高度丧失超过 1.5σ,表观扩散系数和校正 T2 密度急速降低,Pfirrmann 分级退变评分随之增高。

  椎间盘退变为人类自然老化,其过程为椎间盘内蛋白多糖和水分丧失,致弹性、抗压功能降低,最终椎间高度和结构完整性丧失。椎间盘退变中的系列级联反应常引起慢性疼痛。MRI 为诊断椎间盘退变的常用手段,目前金标准为 2001 年 Pfirrmann 等提出的五分级法。

  由于此分级为定性分级,难免产生偏倚;使用其他分级法,又会不一致。椎间高度为分级的重要标志,然而,椎间高度丧失与退变之间的关联,尚不明确。

  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医学生 Jarman 等进行了一项半定量研究,认为椎间高度丧失为椎间盘退变的重要临界点,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Eur Spine J 上。

  该研究共纳入 51 例 MRI(3.0T,GE MR750)检查者,利用 T2 相获取椎间高度,并依据相对立体像素强度进行半定量计算。为每个椎间盘的椎间高度,给出相对正常椎间盘(所有无明显退变椎间盘椎间高度均数)的标准偏差,单位以 σ 表示。以扩散加权像 MRI 评估髓核形态变化。以传统 Pfirrmann 分级作为评估以上定量检测手段的金标准。

  结果提示,椎间高度较标准高度低 1.5σ,表观扩散系数和校正 T2 密度维持不变。而一旦椎间高度丧失超过 1.5σ,表观扩散系数和校正 T2 密度急速降低,Pfirrmann 分级退变评分随之增高。

  表观扩散系数为水分子体扩散的测量值,研究表明,可作为椎间盘退变的指标,通过直接测量髓核中的病理变化得到,包括纤维环、交联和脱水。

  综上,本研究提供了评估椎间盘退变新的图像定量工具,可作为椎间盘退变主要病理变化的临界点。椎间高度、表观扩散系数和 T2 相综合起来,可判定椎间盘退变是否到达加重临界点,进而决定是否采取干预治疗措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