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口服药服用时间大汇总
小儿退热药物是必要时服用的,即小儿发热(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若体温再次升高,可间隔4-6小时再次服用一次,切不可短时间内多次用药,一般每24小时不要超过4次,例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过敏性紫癜致男性儿童生殖器损伤?
需要提醒的是,小儿发烧病程一般3~5天,可先根据病情用药缓解。但若用药后,发热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诊。
专家表示,这是为了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为间隔不够,会出现药理作用重叠。简单来说就是药效正处于高峰时,你又重复服用这个药,会导致小儿过度退热,导致虚脱,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小儿退热药物是必要时服用的,即小儿发热(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若体温再次升高,可间隔4-6小时再次服用一次,切不可短时间内多次用药,一般每24小时不要超过4次,例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有些家长只要小孩一感冒就想到要吃药,想到抗生素,其实这个时候抗生素是不管用的,一般情况下,伤风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起消灭病毒作用的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
通常来说,需要长期雾化ICS治疗的儿科患者均可考虑家庭雾化治疗,其适用于各年龄组儿童,最常见的适应证是儿童哮喘,尤其适用于年幼哮喘患儿的长期维持期治疗[2-3]。
吸入疗法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首选方法。临床上吸入治疗装置较多,不同的雾化吸入装置有不同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其适合的年龄段及适应证不同。
雾化是一种给药方式,其原理是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气溶胶(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使药物直接到达病灶部位。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但并不是均匀的,在这一成长阶段,解剖、生理、生化特点不同,尤其是肝、肾、心和内分泌功能与成人差异很大。
早期的抗病毒药主要着眼于控制病毒增殖,减少伴发的组织损伤,激活炎症反应。但与细菌性的病原体不同,后者可以准确分离明确具体的细菌种类,并在几天内通过药敏试验确定敏感抗菌药物。